第27章 查胸胁诊病法
2012/8/30 0:43:33

  第27章 查胸胁诊病法
胸胁是人体外壳的一部分,胸与胁是相连续的两个部位,其间并没有截然的界线,胸部指的是从颈下到腹上的一段,而胁部指的是两臂下垂时所挟的部位,身躯两侧,自腋下至肋骨尽处。胸部左右各有十二根肋骨,前有胸骨,后有椎骨共同组成一个中空的骨架。胸内的主要脏器是心、肺,还有腹腔内的肝、胆、脾脏的一部分(它们只是凸向胸腔内,而横膈膜将它们与心肺隔开),其中肝居于右胁下,脾居于左胁下,胆囊依附于肝下。此外,胸上还有两乳,分别居于胸廓的两侧。
  一、胸胁的形态变化
正常人的胸胁左右对称,像略呈扁平的圆柱,左右径比前后径稍大。坚满均匀,不凹不偏,无桶状(小儿可略呈桶状),肋骨微露,间隙不膨出。健壮者胸围大而肉坚厚,丰腴而富有弹性;脏腑较虚而血不足者,则胸围狭小,肉软或削薄。
(一)胸骨突出
胸骨位于胸部正中,呈上下走向,略比两侧凹入,如果胸骨突出,形如小山,胸胁狭小,像鸡的胸骨一样凸起,称为“鸡胸”,又叫“佝偻病胸”。多见于先天不足、发育不良、维生素D缺乏的小儿,以及长期哮喘的病人。
(二)胸廓扁平
胸廓比正常人扁平得太过,前后径还不及左右径的一半,以致锁骨突出,肋骨斜向于下方,肋间隙增大,于剑突之季肋角成锐角,胸肌干瘪,胸骨上下两窝深陷,两肩向前,甚至胸骨凹陷,称为“扁平胸”,西医又称“麻痹胸”。多由于气虚体弱、营养不良,以及严重的肺痨(肺结核)疾病所致。
(三)胸胁膨隆
胸胁膨隆者,若胸部两侧对称,前后径增大,有时可与左右径相等,肋骨弓的前下斜度上抬,肋间隙加宽,以致颈短肩高,胸胁浑圆,如圆桶状。多由于肺胀(肺气肿)、积年咳喘所致,常见于年龄较大的病人;若胸部两侧不对称,膨隆仅见于一侧,主要表现为胸胁饱满,患病侧呼吸运动减弱。多由于痰饮充盈于胸胁之间,多为气胸、胸膜炎、胸腔积液、渗出性心包炎、肿瘤等疾病,常见有咳嗽、气喘、胸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气管会歪向对侧。
(四)胸胁凹陷
若胸廓一侧缩小,提示可能是患了肺结核、肺炎、肺萎缩等,致使一侧肺不张。胸廓不对称,除了病理状态外,也可由于先天畸形所致,在临证时可以根据病史和检查加以区分。
 
(五)漏斗胸
剑突下方有漏斗状凹陷,肋骨与肋骨相接处,有如念珠状隆起,多由于先天精气不足、后天失养、慢性沉疴痼疾所致。
(六)肋骨下缘隆起
右肋骨下缘或右腹壁上见有高起,且在吸气时此肿块有明显下降的现象,为肝胆肿大之征。多见于肝硬化、肝脓肿、胆囊炎、肝胆癌症;左肋骨下或左腹壁上部隆起,为脾脏肿大之征,多见于脾功能亢进,久患疟疾的病人。
  二、胸胁的动态变化
胸胁的动态变化主要指人体的动静姿态、呼吸时的胸廓运动和心尖搏动(虚里搏动)。
(一)动静
阳主动、阴主静。
⒈阳证、热证、实证患者一般喜袒胸露怀;阴证、寒证、虚证患者一般喜厚衣向暖,双手抱肩。
⒉肝郁胸闷,气机不畅的患者,喜自捶敲胸部,仰首挺胸长出气。
⒊若双手扪胸,多为肺热咳喘、胸痛或胸痹、惊悸、心绞痛。
⒋自己用手按于胁下或局部,多为内有不适,在右侧常见肝胆之患,在左侧多为脾胰之患。
⒌大体来讲,寒则多屈,热则多伸;阴则多俯,阳则多仰,可以此作为辨证的参考。
(二)呼吸
呼吸运动有三种形式: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式)呼吸。女子常为胸式呼吸,儿童及成年男子常为腹式呼吸。正常成年女子呼吸每分18~20次,成年男子每分16~18次。新生儿平均每分40次,5岁以上小儿每分26次。
呼吸时可看到胸廓在运动,呼吸异常可见于多种疾病:
⒈呼吸频率增大,多为心肺热性病变。
⒉呼吸增快(每分超过24次,胸廓起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