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查腿诊病法
2012/8/29 19:36:01
第30章 查腿诊病法
腿部又称为下肢,它是人体上连臀部下接足部的部分,大体上又可分为大腿和小腿两部分。大腿和小腿以膝部为分界,膝以上的部分称为大腿,膝以下的部分称为小腿。两条腿的功能主要是支撑躯体和行走运动。由于它是人体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许多疾病也能在腿上反映出来。
一、腿的形态变化
(一)瘦削
下肢瘦削可见肌肉萎缩,枯瘦如柴。
⒈常见于痿证、鹤膝风等,多由于脾胃虚弱或气血亏虚而致。
⒉瘦削的下肢也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之患者,如长期卧床不起,肢体缺乏活动;或久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癌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
⒊下肢瘦削还可见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二)痿软
下肢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则不能行走、站立,膝、踝等关节如觉脱失,肌肉萎缩。
⒈痿软常因肺热伤津,或湿热侵淫,或脾胃虚弱,或肝肾亏损,或瘀血阻滞所致。
⒉痿软多见于痿症患者,常见于偏瘫后遗症、周期性麻痹、小儿麻痹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⒊如果腿脚软弱无力、麻木、酸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胫红肿,发热者,称为“脚气”,又名“脚弱”,为湿热阻络所致。
⒋下肢痿软见于小儿者,称为“软脚瘟”、“软风”、“痿疫”,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以1~2岁发病率最高,具有传染性和季节性,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小儿麻痹症”。
⒌小儿软瘫,又名“弱症”和“软症”中的“手足软”,多因胎禀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
(三)强直
下肢筋肉强硬,伸直不能屈曲,或关节僵硬,不能屈伸。
⒈下肢强直多由于外邪阻络,或肝阳化风而致。
⒉常见于大脑强直、锥体束病变,如脑溢血、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脑内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及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烧伤、关节外伤、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骨质增生、肢体骨折处理不当及制动时间过久等。
⒊下肢强直,不能屈曲,或阵阵抽搐,伴见颈项强直,面红气粗,喉有痰鸣,为痰火动风,多呈卒发,每见于形肥体虚之人。
⒋年老体衰,或久病之后,出现四肢渐次强直,伴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潮热盗汗,神情呆滞,甚至神昏而目瞑者,为肝肾阴虚。
⒌下肢强直,伴见手足厥冷,昏不识人,二便失禁者,属阳气虚衰。
⒍上下肢过伸而强直,但手腕掌屈曲,手指并拢,或半身不遂,神识不清,兼见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证属肝阳化风,多因遇逆激发而骤致。
⒎若于外伤(如头部外伤、胎产受伤)或中毒后出现四肢强直,不能屈曲,神识不清,不能言语,二便失禁,日久肌肤甲错者,证属血瘀气滞。
(四)瘫痪
这里指下肢不能活动或活动减弱的症状。
⒈瘫痪可由痿证发展而来,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邪气(如风、寒、湿、热、痰、瘀等)乘袭而致。
⒉患者多愁善感,喜悲伤欲哭,一遇激怒则突发四肢瘫软,然四肢肌肉虽久病亦多不瘦削,且肌肤润泽者,为肝郁血虚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癔病性瘫痪”。
⒊若左侧或右侧上下肢痿废不用,称为“偏枯”,亦称“半身不遂”、“半肢风”,常伴见瘫痪,对侧面部口眼?斜,日久可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每见于中风后遗症,多由气虚血滞或肝阳上亢致脉络瘀阻为患。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⒋走路时脚步沉重而有气无力者,多为大腿内侧肌肉收缩不良,内股肌消瘦或萎缩,常伴生殖机能衰退和性功能不良。
⒌若双下肢重着无力,难于行动,或兼麻木、窜痛,但上肢一般正常者,谓之“截瘫”,属于&ldquo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