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华佗临症秘传
2012/8/22 17:28:34

卷二 华佗临症秘传
华佗治头痛身热要诀
[原文]表外实,下内实,忌。世治外实,多用表剂,表则外虚,风寒得入,而病加剧。世治内实,多用下剂,下则内虚,肠胃气促,而肢不畅。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白话文]用解表的方法治疗外实之证,用泻下的方法治疗内实之证,禁忌如下:
常人治疗外实之证,多用解表之法,发汗可使卫气更虚,风寒较易侵袭人体而使病情加重。而治疗内积,多用泻下之法,泻下致使肠胃气虚,使四肢收缩不能舒展。华先生曾给府吏倪寻看病,见头痛身热,用下法治疗,因为是外感病。给李延看病,也见头痛身热,却用汗法,因为属于里实之证。所以有表证禁汗法,里证禁下法的规律。因为内有积聚,就像地有郁气向上犯逆,应向四周疏散。表证多见内有积垢,如同高山行水以下行为宜。虽然都表现为头痛身热,但治法不同。该书虽是仙人所赐,但说的却是自然之理。我屡试屡验。
 
华佗治肢烦口干要诀
[原文]汗,愈,不汗,死。
悬吏尹世,苦四肢烦,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华先生曰:“试作热食,得汗即愈,不汗后三日死。”即作热食,而汗不出。华先生曰:“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已而果然。先生盖有所本而云然也。按肢烦口干,不欲闻声,热症也。医者遇此症,决不敢曰热食。多主用凉剂,然一用凉剂,便起搐搦,却无啼泣之状,缘先生进热食,故有啼泣状耳。余昔遇此症,常用热表剂,见汗涔涔而愈,益信先生言之不诬。窃怪世之治此症者,不能决其愈不愈,死不死。观于先生之治法,可以知所从事矣。
[白话文]汗出则愈,汗不出则死。
悬吏尹世,病见四肢烦热,口干,不愿闻声响,小便不利。华先生吩咐:“煮一锅热饭,汗出则病愈,若不汗出则三日内将死。”当即做了热饭让病人吃了,但没有汗出。华先生解释说:“脏气内绝,应啼哭而死。”之后果然应验了。先生大概是有所依据才这样说的。以上症状都是热证的表现,一般大夫都不敢用热饭。都主张用寒凉药。以致引起抽搐,却未见啼哭。而先生却让进热食,故出现啼哭之症。我遇到这种病也用热剂,见全身为汗出为愈,愈发相信先生的话。暗自思索一般大夫不能确定是否能治愈该病,是因为不知道先生的办法。
 
华佗治牙痛要诀
[原文]宜辛散,忌凉遏。
世传华先生治牙痛:一撮花椒水一盅,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实则先生之医术,虽本乎仙人,其用药则由已。如宜辛散,忌凉遏,即治百般牙痛之秘诀也。故知治病不必拘定汤药,盖汤药可伪造,可假托,且当视其病之重轻,人之虚实,时之寒燠,而增减之,故有病同药同,而效与不效异。医者于此,宜知所酌夺矣。
 
[白话文]用药宜辛温发散,禁寒凉凝滞。
传说华佗治疗牙痛用一小撮花椒,细辛白芷防风共一小盅,浓煎漱口数次,就不再得各种牙痛。事实上先生的医术虽然来自仙人,但用方遣药却是自己的经验。就像应该辛温发散,禁忌寒凉是治各种牙痛的秘诀。所以治病不必拘泥于药方,而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病人的虚实,症状的不同,而增减药量,所以就有同一种病同一味药,效果却各异之说。大夫用药应当懂得酌情定夺。
 
华佗治死胎要诀
[原文]朱砂,鸡白,蜜,硇砂,当归末,等份,酒服,出。
按此系《普济方》。考枟魏志枠甘陵相夫人有身六月,腹痛不安,先生视之曰:胎已死。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于是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