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科
2012/8/22 9:16:12
外 科
疖
疖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小儿、青年多见。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突起根浅,肿势局限,焮红疼痛,范围多在3厘米左右,易肿,易溃,易敛。初起可分为有头、无头二种,一般症状轻而易治,所以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因治疗或护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多发性疖病”,不易治愈。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单个毛囊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药方1
方 名 黄龙膏
组 成 当归、大黄、黄柏、生栀子、黄芩各30克。
用 法 用香油500克,将诸药熬至黄色去渣,入黄丹120克,和匀收之。外用。
功 能 解毒泻火,祛腐生肌。
主 治 诸般疮毒,痈毒疔肿,一切无名肿毒,及瘰疬臁疮,跌打损伤,杖伤,冻裂诸疮,溃烂如盘。
特别提示 忌烟酒,慎服辛辣食物。
药方2
方 名 虾蟆膏
组 成 大癞虾蟆1个,槐树皮(青而肥嫩者佳)1.1米(3.3尺),铅粉120克。
用 法 上药用香油5000克,熬去渣,入铅粉收膏。外用。
功 能 解毒破结,消肿止痛。
主 治 无名肿毒,大小疮疖,无论已成未成俱可。又治大人、小孩食积、痞块、疳积,身瘦肚大,俱贴肚脐上,痞块贴患处。又可贴背心治四时疟疾。
特别提示 愈后忌田鸡、虾蟆。
药方3
方 名 五味散
组 成 黄芩、黄柏、轻粉、青黛、侧柏叶各3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冰片0畅6克、红升丹3克,干搽上,或用香油、凉水调服。
功 能 解毒消肿,燥湿凉血。
主 治 湿毒流窜,皮肤生疮,瘙痒无度,破浸黄水。凡一切潮湿疮疖,缠绵不愈,如秃疮、耳疮、鬼脸疮、溪疮、臁疮、风癣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疔
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本病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因此名称繁多,证因各异,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疗、疫疔五种。
药方1
方 名 神效白鱼膏
组 成 鲫鱼240克,火麻仁、乳香、没药、巴豆、轻粉各15克,土贝母30克,桃枝、柳枝、榆枝、槐枝、桑枝各0.33米(1尺)。
用 法 上药用香油60克,将油熬枯,滤去渣,入铅粉60克熬膏。外用。
功 能 拔毒排脓,生肌收敛。
主 治 痈疽发背,对口疔毒,乳痈疽毒,湿痰流注,积年痔漏,附骨痈疽,鱼口便毒,杨梅结疮,日久顽疮,疥疮棒疮,裂口冻疮,一切无名疮毒。
特别提示 忌食辛辣食物,保持个人卫生。
药方2
方 名 白锭子
组 成 白降丹12克,银黝、寒水石、人中白各6克。
用 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白及面打糊为锭,大小由人,不可入口。每次用陈醋研汁,贴敷患处,如干再上。外用。
功 能 解毒袪腐。
主 治 初起诸毒痈疽,疔肿流注,痰色恶者,及耳痔,耳挺等症。
特别提示 同药方1。
药方3
方 名 拔疔散
组 成 食盐、枯矾、朱砂、硇砂各3克。
用 法 上药研为细末。用竹刀刺破,将此药敷之。
功 能 解毒疗疔。
主 治 红线疔等。
特别提示 敷后若其肿痛更甚,少顷可平复。忌食辛辣物。
药方4
方 名 化毒散
组 成 冰片1.5克,孩儿茶2畅5克,青黛、白硼砂、牛黄各1.5克,黄连3克,薄荷1.5克,天花粉3克,苍术1。5克,黄柏2。5克,甘草1.5克。
用 法 上药研为极细末,合黄玉膏敷于疙瘩上。外用。
功 能 清热解毒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