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因———杂气为病,多于六气
2012/7/4 11:32:38
第四章 病因———杂气为病,多于六气
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
———中医谚语
1.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
———《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
中医认为,感冒是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条件下,复感风、寒、暑、湿、燥、火,或疫毒之邪而致的外感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他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流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
六淫为感冒之主因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
长”,故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
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时行病毒与岁时有关
时行病毒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一大流行。病毒者指一种危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枟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枠:“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病邪与正气失调有关
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正则亦病感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热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贴心提示】
感冒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等。宜多吃发汗散寒食品,如葱、大蒜、豆腐、姜汤等,忌吃油腻、黏滞、酸腥、滋补的饮食,忌吃生冷性属寒凉的食物。
【语录链接】
形寒欲冷必伤肺。
———中医谚语
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中医谚语
舌常抵上腭,任督两脉通。
封严嗓子眼,喉咙水淋淋。
病菌被溶化,感冒拒门外。
———谚 语
外感风寒,从毛窍而入,必从毛窍而出,故伤寒发热症,首重发表解肌。
———《症因脉治·伤寒总论》
2.今夫热病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