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慢性鼻窦炎
2012/6/19 8:37:36

    慢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常由于急性化脓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未彻底治愈而致反复发作。较急性者多见,其中以慢性上颌窦炎最多,常与慢性筛窦炎合并存在,如一侧或两侧各鼻窦均有病变者,称多鼻窦炎或全鼻窦炎,单独的慢性筛窦炎或蝶窦炎只占少数病例。其致病菌通常为链球菌、流感杆菌和肺炎球菌等,也可以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本病一般属中医学“鼻渊”等范畴。
 
【中医经验集成】
   
(一)辨证论治
   
1.肺经郁热
    (1)主症鼻涕黄稠,量时多时少,鼻塞时轻时重,鼻窍发干,咽喉干痒,咳嗽痰黏;检查示鼻甲肌膜红肿,干燥不润,鼻道积脓;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处方辛夷花、枇杷叶、甘草各6g,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麦冬、百合各12g,升麻5g,石膏24g.若脓涕量多者,可加金银花、鱼腥草;鼻塞重者,可加苍耳子、白芷。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胆腑郁热
    (1)主症  鼻涕黄绿如脓,量多,味臭,鼻塞甚,头闷痛,嗅觉差,口苦咽干,目眩,耳鸣;检查示鼻甲肌膜红肿明显,鼻道积脓或生息肉;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弦数。
    (2)处方藿香、茵陈、黄芩、木通各9g,枳壳、柴胡、甘草各6g,车前草、白芷、藁本各12g,猪胆汁1个。凡见鼻甲暗红、肿胀较甚者,均可加入行气活血药物,如川芎、赤芍、丹参、路路通等。
    (3)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湿毒热蒸
    (1)主症  鼻流黄浊涕日久,量多腥臭,鼻塞,嗅觉减退,头昏胀,呕恶,食欲不佳;检查示鼻黏膜微红肿,鼻甲肿大,或鼻腔有息肉;舌微红,苔黄腻,脉滑数。
    (2)处方黄芩、滑石、茯苓、猪苓各15g,通草6g,鹅不食草、石菖蒲、藿香、苍耳子各10g。涕黄稠量多者,加败酱草、薏苡仁;咳嗽吐痰者,加射干、桔梗;头昏者,加菊花、夏枯草;呕恶食少者,加陈皮、竹茹;黏膜红肿者,加金银花、栀子、马勃;病久不愈者,加黄芪、
皂角刺。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气血瘀阻
    (1)主症  鼻流浊涕,经久不愈,鼻阻塞,嗅觉失灵,耳内堵塞,或有耳鸣,语音不清;检查示鼻黏膜暗红,中鼻甲肥大,或中鼻道有息肉,色暗红;舌暗红,脉涩。
    (2)处方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5g,茯苓、车前子(包煎)、泽泻、黄芩、栀子、路路通、石菖蒲各10g.鼻生息肉者,加浙贝母、夏枯草;耳鸣耳聋者,加地龙、磁石。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肺气虚寒
    (1)主症鼻涕白黏,鼻塞或重或轻,嗅觉减退,遇冷风等刺激鼻塞及流涕加重,可见头昏脑涨,形寒肢冷,气短乏力,咳嗽有痰;检查示鼻内肌膜淡红肿胀,鼻甲肥大;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处方荆芥、党参、诃子、鱼脑石、苍耳子、白芷各10g,细辛、甘草各3g,桔梗、辛夷、白术各6g.头痛头昏者,加川芎、藁本、菊花;涕多者,加杏仁、瓜蒌仁、冬瓜仁;恶风者,加防风。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6.脾气虚弱
    (1)主症鼻涕色白黏稠,量较多而无臭味,鼻塞较重,嗅觉减退,可见肢体乏力,食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检查示鼻内肌膜淡红或深红,肿胀较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2)处方黄芪、党参、薏苡仁各15g,山药、扁豆、茯苓、苍耳子、鱼腥草各10g,白术、辛夷各6g,石菖蒲、甘草各3g。中鼻甲肿大,息肉样变者,加乌梅、桑白皮;鼻涕量多者,加冬瓜仁、车前子、诃子;头痛闷胀者,加苍术、白蔻仁;鼻甲肿胀、瘀紫者,加丹参、郁金、赤芍;湿郁化热,涕黄腥臭者,去黄芪、山药,加黄芩、金银花、马勃。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7.肾虚寒凝
    (1)主症鼻涕色淡、清稀量多,鼻塞,鼻痒,嗅觉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