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
2012/6/19 2:19:43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的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亦未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者。临床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前者是鼻黏膜可逆性、慢性疾病,后者以鼻黏膜增生、肥厚为特点,后者多由前者发展、演变而来,两者无明确界限。发病年龄以青少年为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可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本病一般属中医学“鼻窒”等范畴。
【中医经验集成】
(一)辨证论治
1.肺经郁热
(1)主症 鼻塞而呈间歇性,语声重浊,涕不多,质黏稠,色黄;头痛头胀,咽干,咳嗽,痰少而黄稠,不易咳出,甚则须张口呼吸,烦躁,影响睡眠等;检查见下鼻甲肿大,黏膜水肿,色红,用麻黄素后,收缩良好;舌质红,苔黄,脉数或弦数。
(2)处方苍耳子、白芷、藿香、白菊花、桑白皮、马兜铃各1 0g,辛夷、薄荷(后下)、黄芩、牡丹皮各6g,甘草3g.热重,涕黄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各10g,大青叶15g;头痛者,加川芎6g,蔓荆子10g;咳嗽痰多者,加川贝粉(冲服)3g,前胡10g,天竺黄6g。
(3)方法 每日I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肺气虚寒
(1)主症 鼻塞呈交替性或鼻塞时轻时重,鼻涕黏稀,遇寒时症状加重;检查见鼻内黏膜肿胀,色淡;伴有咳嗽痰稀,气短,面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细弱。
(2)处方党参、荆芥、黄芪、诃子、五味子各10g,细辛、甘草各3g,白术、桔梗、辛夷、石菖蒲各69。鼻黏膜苍白肿胀者,加桂枝6g.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脾虚湿胜
(1)主症鼻塞声重,鼻涕稠而量多,病程较长,嗅觉减退,食欲缺乏,便溏,胸脘闷胀,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2)处方党参、山药、茯苓、扁豆、路路通各10g,薏苡仁15g,白术、石菖蒲、辛夷、苍术各6g,甘草3g.暑季者,加藿香、佩兰、香薷各10g;畏寒者,加桂枝10g,细辛3g.
(3)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4.气滞血瘀
(1)主症 持续性鼻塞,鼻涕较多,黏稠,嗅觉迟钝,或有头痛,口干;检查见鼻黏膜肿胀,鼻甲硬实,呈桑葚样;舌质暗红或有紫斑,苔薄白,脉涩。
(2)处方 当归、泽泻、茯苓、桃仁、地龙各10g,白术、赤芍、川芎、红花各6g,甘草3g.头痛头晕者,加白芷、白蒺藜、蔓荆子各10g;咳嗽痰多者,加桔梗6g,瓜蒌仁、杏仁各10g。
(3)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二)名医经验
1.干祖望诊治经验
(1)肺怯金寒,鼻失温养,则温肺通窍《灵枢·本神篇》日:“肺气虚则鼻塞不利”。肺气虚弱则不能宣发卫气,输精于肌表,往往易于受邪,而鼻为肺窍,故出现鼻塞不通,或交替性鼻塞,鼻涕清稀,鼻黏膜及下鼻甲肿胀、色泽淡红。全身症状可怕冷,平素易感冒,舌苔薄白,脉细等肺气虚寒,寒邪凝聚之证。
干老常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温补肺气;防风、桂枝、细辛温肺祛寒;桔梗、路路通、石菖蒲宣通鼻窍。若气虚明显者,加紫河车。
(2)脾虚不健,痰湿泛鼻,则健脾通窍《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湿泛鼻,以致鼻腔黏膜肿胀,鼻甲肿大充盈鼻腔而鼻塞不通,鼻涕白黏量多。全身症状可有头昏头重,体倦乏力,大便软或溏,舌淡苔薄白腻,脉缓等脾虚湿困之证。
干老常以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炙甘草健脾益气;陈皮、法半夏利气化痰;藿香、石菖蒲芳香通窍;因中虚多寒,用荜茇温中祛寒,且能通利鼻窍;桔梗引药上行,使诸药性能抵达鼻窍。
(3)清阳失举,浊积鼻窍,则升清通窍 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之处,故又属“清窍”,清窍则需清阳之气升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