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针灸是安慰剂吗
2012/6/20 8:57:29
显然,针灸疗法的历史要远远早于现代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创立,大部分针灸疗法没有经过“验证”,就在临床广泛使用了,对于这一点,在中医的发源地中国和亚洲,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当古老的东方针灸术传到西方后,遭遇现代西方医药学的挑战,才引发人们的担忧,针灸能通过现代临床疗效评估这个门槛吗?能经得起“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检验吗?也就是说针灸会不会成为另一个“普金斯魔棒”呢?
简单的答案是:目前结果尚未明了。
回顾几十年来数百篇发表在医学专业杂志上的“针灸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文可以看出,针灸疗效的科学评估并不像人们早期预想的那么简单,复杂程度要远远超出对大多数常规医学疗法的评估。简而言之,绝大多数的临床试验在比较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和“没有接受针灸治疗”时,发现针灸治疗比不治疗有效;在比较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和“接受药物治疗”时,也发现针灸治疗有效或两者都有效;而当比较患者“接受真针灸治疗”和“接受假针灸治疗”时,却发现两者有时没有“统计学差异”,既两组的结果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不能得出针灸有效的结论。
上述针灸评估中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区别针刺疗效和安慰剂的作用,这也是目前针灸疗效评估中的最大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证明针灸是通过针刺穴位而产生疗效的呢?而不是由于病人的对疗效的期望、条件反射、医生的权威性等心理因素使病情变好的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容易回答。
几十年对针灸的现代临床研究还表明,目前临床研究和评价疗效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在针灸临床试验中设立安慰剂对照组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尽管70年代初就有人提出针灸双盲试验的设想[162],但经过多年的尝试后,很多专家都认为,目前在药物临床试验中广泛使用的随机双肓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很难用于针灸的临床研究,大家基本公认,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可以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对用现代临床研究方法评估针灸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也有可能根本就得不出令大家都满意的结论,因为人体和人的行为实在是太复杂了。
科学地评价针灸治疗任何人类疾病的疗效都难免遭遇安慰剂的困境,因为安慰剂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但有一种例外,就是用针灸治疗动物疾病,由于动物不懂什么是针灸,没有对针灸疗效的期望,也不知道医生是干什么的,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安慰剂”的作用。理论上讲,动物不会有人的所谓“心理作用”,而用于人的心理疗法对动物也不会奏效。如上面所述,200多年前欧洲人就用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证明“普金思魔棒”仅仅对人有效,而对动物毫无疗效。与此不同的是,针灸治疗动物疾病的历史纪录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就有专著《牛马经》,内有用针灸治疗多种疾病的详细记载。现代用动物做针灸实验模型的报道就更多了,东西方兽医用针灸治疗各种大小动物疾病就更不是新鲜事了。那么,针灸如果真的可以治疗动物的疾病,是否就可以回答有关针灸是不是安慰剂的问题了呢?作者这里讲述一个亲身经历的“病例”,或许能回答在这个特定的情况下,针灸是否是安慰剂。
“小不点”回答了一个大问题
“小不点”是我们家的一只稀有的纯种小狗,按最新国际犬种分类标准,应该属于一种叫“日本仲”(Japanese Chin)家族,最早源于中国,后经日本传到欧美。我们得到它纯属偶然,它刚生下来就娇小体弱,还遭遇了家庭不幸,同窝兄妹只有它一个存活下来,正巧又赶上它的主人被诊断患晚期卵巢癌,无力继续饲养它了。经过医院的一位秘书介绍,我收养了它,刚到我们家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