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团赴中国考察针麻
2012/6/19 15:08:32
    派出美国自己专家组到中国实地考察针麻的建议早在1972年针灸热的初期就由白宫提了出来,得到了几乎所有科学机构的赞同,专家团真正成行时正值美国针灸热高潮的1974年,可是当专家们写出第一版评估报告时已经是l976年了,而报告最后的发表时问则是1980年。美国医学科学界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如蜗牛般的行动令人费解,但似乎同这些专家本人关系不大,因为历史记录表明,他们到中国的头一两个星期,就已经对针刺麻醉有了自己的看法。考察团最后发表的评估报告也没有含糊其辞,结论清晰明了,报告的科学和历史价值人们自有公论。略有遗憾的是,这些专家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并没有缛到中美双方学术界更多的重视,用中国人的话讲实属“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美国针刺麻醉研究组”,肩负着美国医学科学界的重任,于1974年5月1日赴中国内地参观考察,22日回到香港,在内地共停留3周。考察团共有l2名正式专家成员和一些随访家属,他们在中国期间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参观了16家中国医院,观摩了48台在针刺麻醉下进行的外科手术,同中国医护人员和基础研究科学家开了数次座谈会。在访问期间,他们还不定期地召开内部讨论会,交换收集到的资料和看法。
    专家组成员的选择显然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其中包括了临床麻醉医生、外科医生、神经精神和心理医生、镇痛专家,以及从事疼痛机制研究的神经科学家等。他们都受过良好的科学训练并具有丰富的临床或基础研究经历,其中有的专家还横跨多个领域,可以说是一个“专业十分对口”的代表团。按照组团前的计划,考察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针刺对防止和减轻手术疼痛的有效性,还需要写出最后的考察评估报告。
    可以想象,美国医学界当时还有很多人对中国针刺麻醉持怀疑态度,不相信针刺有任何作用,有人坚持针刺麻醉不过是西方催眠术的变种,也有的人认为是共产党的政治宣传对患者的麻醉作用,还有的人认为所有针麻手术都是骗局,他们迫切希望这些真正的美国麻醉和疼痛专家,能解开中国针刺麻醉的“戏法”,还美国医学界一个“平静”。
    美国针麻研究组成员和专业职称[124]:
    Paul R.Burgess,博士,神经生理学家,犹他大学
    Kenlleth L.Casey,医学博士,神经科医生,神经生理学家,密歇根大学
    C.R5chard Chapman,博士,心理学家,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Ron。1d Dubner,牙科博士,博士,牙外科医生及神经生理学家,国家牙科研究所,马里兰
    Dnise F.Emery,专业助理,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
    Francis F.Foldes,医学博士,麻醉科医生,蒙特菲尔医院和医学中心,纽约市不朗士区
    Frederick W.L.Kerr,医学博士,针麻研究组副组长,神经外科医生,神经生理学家,梅奥基金会,明尼苏达
    Terome H.Modell,医学博士,麻醉科医生,佛罗里达大学,佛罗里达
    Emanuel M.Papper,医学博士,博士,针麻研究组组长,麻醉科医生,迈阿密大学,佛罗里达
    E.S.Siker,医学博士,麻醉科医生,匹兹堡大学,宾夕法尼亚
    Arthur Taub,医学博士,博士,神经科医生,神经生理学家,耶鲁大学,康涅狄格
    Tames R.Townsend,博士,比较和国外研究所,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医学博士”(M.D.)是指毕业于医学院并有临床医生资格者,“博士”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的“哲学博士”(Ph.D.)。这些专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并不懂针灸,可以说都是对针灸“外行”的专家。没有包括针灸专家在考察团内的原因可能有三种:一是当时美国大概找不到懂针刺麻醉的医学专家;另外就是由“外行专家”对“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