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
2012/5/9 11:21:35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的大脑功能失调,具有反复发作倾向。患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发热、饥饿、疲劳、强烈的精神刺激、闪光、声响等因素可激起发作。癫痫的预后与病因、发作类型、严重程度、年龄及治疗等有关。
通常将癫痫按照病因分为三种。
1. 原定性:即未能找到任何获得性致病因素的癫痫,遗传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
2.继发性或症状性:即具有明确的导致脑功能受累的病因者,其致病原因主要包括:①脑病变,如脑发育异常、变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脑水肿、中毒性脑病,脑外伤,脑瘤等。②缺氧性疾病引起的脑损伤、如心肺疾病、休克、严重贫血、惊厥性脑损伤等。③代谢、营养、内分泌紊乱。④中毒,如金属、药物、食物、农药、一氧化碳中毒等。
3.隐原性:指尚未找到确切病因者。
有哪些症状
1. 癫痫大发作:发作时可先有数秒钟的短暂先兆期,如胸闷、各种幻觉、眩晕等,继而突然大叫一声,摔倒在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全身肌肉强直,四肢一阵阵抽搐,口吐白沫,可有大小便失禁,咬伤唇、舌或外伤等。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后转入深睡。
2. 癫痫小发作:多发生于儿童,表现为短暂意识丧失,突然停止活动,目蹬凝视,茫然若失,手中持物可能落地,或突然跌倒又很快清醒,发作仅历时数秒钟至半分钟,对发作经过毫无记忆。
3.运动型发作:多起病于1—6岁儿童。常有智力障碍、其发作形式包括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强直性发作等。一个病儿常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发作形式,有时合并大发作。其脑电图有特异性改变。
4. 儿童良性局灶性癫痫:以5—8岁最多见。多在夜间发作,白天发作者常与睡眠或精种不佳有关。发作时往往从一侧面部或咽部肌肉开始,表现为口角及面部肌肉的抽动、流涎、痰鸣等。神志情楚,但往往问而不答,欲言而不能。发作后患儿能自述当时的异常感觉。其脑电图有特异性。预后良好,多于12岁前终止发作。
5.婴儿疼挛症:多在1岁内发病、发作时头及躯干前屈、上肢前伸或以屈曲,握拳,两眼斜视或上翻,每一下抽搐很短暂,1—2秒钟。有时经数秒钟的缓解,又再一次抽搐,从而形成一连串的发作。病后智力及运动发育明显落后。
如何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发作时记录的脑电图诊断意义最大,但此种机会较少。病因检查可使用x线、脑血管造影、脑超声波、脑扫描、cT等技术,以发现各种脑部病损;各种血生化检查有助于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橘红9克,茯苓9克,法半夏6克,胆南星6克,竹茹6克,石菖蒲6克,钩藤9克,全蝎1.5克,地龙3克。
*痰多,喉中痰鸣,加天竺黄5克,川贝母6克;
*睡眠不安,抽搐,加龙齿(先煎)9克,朱砂(冲服)1.5克;
*面赤身热,大便干燃,小便短赤,加黄连2克.栀子5克,大黄6克;
*面青肢冷,声微脉细、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加肉桂2克,制附子(先煎)3克;
*四肢无力,神疲倦怠,加党参9克,黄芪9克;
*抽搐频繁,或抽搐停止后长时间昏睡不醒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小儿癫痫。
基本方二
羚羊角粉l.5克,雄黄1.5克,琥珀3克,全蝎3克,僵蚕3克,薄荷3克.钩藤6克,朱砂6克,蝉蜕6克,蜈蚣1条,牛黄0.06克,天竺黄5克,天麻5克,甘草5克,金箔3张,珍珠0.3克,麝香0.06克:
上药共研成细末,混匀备用。周岁以内者每次服o.5克.1—2岁每次服1克,3—5岁每次服1.5克,6—10岁每次服2.5克,均为日服3次,白开水或白糖水送服。
用于小儿癫痫大发作。
基本方三
天麻9克,黄芩9克,胆南星9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