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
2012/5/9 8:33:28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起病急、病因不同、多数为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肾小球非化脓性灸性病变:好发于6—12岁小儿、2岁前少见。秋冬季发病较多。 临床急性起病,以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重症可出现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及肺水肿或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一般良好,多数在半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有轻微尿改变,持续1年左右。发展为慢性肾炎者在小儿仅极少数。
   
有哪些症状
    1.水肿;为早期最常见的症状c多从眼险开始,晨起加重.1—2日内常波及全身。由于水肿形成快.血浆蛋白渗出较多,使间质组织蛋白含量较多,大约lo克/升,故水肿多呈非凹陷性,指压不明显。多数患儿水肿程度不严重,严重时可有胸水、腹水。通常于第3—4日开始尿量增加,随之水肿消退。
    2.高血压:约50%以上患儿病韧几天内有波动性高血压d血压线高程度不一致,多为中度增高,16—20/11.3-13.3千帕(120-150/85—100毫米汞柱。若血压>21.2/14.6干帕(160/110毫米汞柱)以上,可发生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一般在1-2周内随尿量增多逐渐下降至正常。如高血压长期持续,可能有迁延的趋势。
    3. 尿的变化
    (1)血尿:为早期症状,30%-50%患儿有肉眼血尿。肉眼血尿的颜色与尿的酸碱度有关,中性或碱性尿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茶祥:多数病例为镜厂血尿。血尿持续时间很不一致,消失亦最迟,有时在病情恢复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暂时增剧(感染和活动增加时加剧)或减轻。通常在发病]—2周后尿量逐渐增多,尿的颜色变淡,肉眼血尿减轻并多在4周内消失。但镜下血尿可持续较久,少数病例持续6个月或更久*血尿程度与肾组织变化之间不一定呈正相关。
    (2)少尿:病初即出现,一般每日300—400毫升,个别患儿因病情严重发生无尿,尿量在1周末逐渐增多。
   
如何诊断
    典型病例的诊断,主要根据链球菌等先驱感染后1—4周发生水肿、高血压及尿的改变而确定。少数无自觉症状的轻症病例,须多次检查脓液才能确诊。急性期血清补体值低是省力的根据之一 。
   
如何治疗
基本方一
    白茅根30克,益母草10克,小蓟10克,车前草15克。
    *风寒型,去小蓟,加麻黄5克,苏叶10克,杏仁10克;
    *风热型;加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山豆根8克。
    *湿热毒型偏热重,加赤小豆15克,冬瓜皮15克,旱莲草15克,泽泻10克;
    *偏湿重者,去小蓟,加茯苓皮15克,大腹皮10克,生姜皮6克,白术8克。
    *伴有扁桃体炎,加玄参10克,桔梗10克,金银花10克,板蓝根12克,蒲公英12克;
    *伴高血压者,加夏枯草15克,牛膝6克,草决明12克;
    *有皮肤疮毒音,加紫花地丁15克,金银花12克.野菊花10克;
    *脾肾两虚,蛋白尿不消者,去小蓟、车前草,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芡实15克,金樱子15克,山药15克,白术20克,鹿角霜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I剂。
    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基本方二
    太子参25克,金樱子25克,白芍35克,炙黄芪10克,焦白术10克,五味子20克,黄芩7克。
    *血尿,加小蓟炭15克,白茅根25克;
    *水肿,加茯苓10克,泽泻7克;
    *贫血,加当归10克,熟地黄7克;
    *纳少,加鸡内金7克.焦三仙各10克;
    *阴虚,加地骨皮25克,或牡丹皮7克;
    *便秘、加火麻仁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
    用于急性肾炎恢复期尿常规异常者。
   
有哪些单验方
    1.芦根30克,车前草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分次频服,每日一剂。用于急性期。
    2. 冬瓜皮30克,葫芦30克,水煎,每日一剂,分2-3次服。用于各型水肿和小便不利。
    3. 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