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疗法
2009/2/10 14:21:57
(胎位不正、带状疱疹)
艾条灸疗法是用艾条或药条点燃后,熏烤腧穴或患处,通过温和热力来刺激皮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经明清医家范培兰、陈修园、叶天士等人倡用而流传。最早见于文字者,当推明初朱权《寿域神方》,但其时艾条内并不掺入药末。至李时珍《本草纲目》、杨继州《针灸大成》,始在艾绒中加入麝香、穿山甲、乳香等药末。发展到现代,本疗法为针灸中一种常见疗法。
【操作方法】
一、制作
艾条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cm长、20cm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cm的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药条则是在每条艾绒中掺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的细末6g而成。目前临床有专用艾条供治疗使用。
二、操作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徐徐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以及小儿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两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就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而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以免烫伤。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啄食一样,上下运动施灸。
3.回旋灸将燃着的艾条在皮肤上往复回旋熏灸,此法用于病变面积较大的风湿痛、软组织劳损、皮肤病等。
【主治病症】
一、胎位不正
暴露两侧的“至阴”穴部位,用2根艾条点燃后,分别置于“至阴”穴的两旁,约离皮肤lcm左右,待烟熏烤至皮肤潮红或略有灼痛感时,稍稍拿开艾条片刻,然后继续施灸。一病人在家中自行操作。一般每天1~2次,15次为1个疗程,随后即可去妇产科检查胎位纠正情况。
二、带状疱疹
用一根艾条点燃后,在带状疱疹区域反复回旋施灸。起初,病人局部有火辣辣的疼痛感,慢慢地出现局部疼痛减轻,继而转为痒感,即告治疗结束。一般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它的疗法。取带状疱疹周围穴位及患处。
【注意事项】
1.艾条疗法虽属灸法一类,但其施灸时远离皮肤,因此即使在颜面、五官、大血管处,也可酌情使用本疗法。故在临床使用范围较广。
2.施灸时要注意避免燃烧后的残灰掉落在皮肤上而导致烫伤。
3.对于一些皮肤感觉迟钝的以及小儿患者,治疗过程中要不时用手指置于施灸部位,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便于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避免烫伤。
附:无烟艾条
随着灸疗的不断发展,近人已将传统艾条改进制成无烟艾条,经临床观察,不仅疗效较好,且有无烟雾、卫生等特点,尤其是弥补了因受烟雾刺激诱发或加重的某种病症而无法施灸的不足,值得推广应用。常用的无烟艾条处方是:艾叶500g,甘松30g,白芷、细辛、羌活各6g,金粉(或铝粉)40g。其主治病症与注意事项同艾条灸疗法。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