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疗法
2009/2/7 9:21:04

    (头痛、三叉神经痛、领下淋巴结痛、胸痛、高血压、肩周炎、落枕、颈椎病、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肠炎、痛经、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股外侧皮神经炎、上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
    腕踝针疗法,是针刺腕部和踝部的穴位治疗人体疾病的一种方法。腕踝针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参考现代医学神经学说而产生的。《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范围为依据的。腕踝针疗法是把人体分为6个区,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如少阴在身侧中间,以1区相合,由此绕躯体从前向后,依次为厥阴、太阴、
    阳明、少阳、太阳,大体相当于1~6区的划分。上1、上2、上3区沿阴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阴;上4、上5、上6区沿阳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阳。下1~6相当于足三阴、足三阳。从五脏关系看,上。区联结膈以上胸腔的心、肺;下6区联结膈以下腹腔的肝、脾、肾;与手六经足六经所属脏腑也是一致的。从经脉循行来看,手三阴、手三阳均循于腕部,足三阴、足三阳均循行于踝部,且通过腕踝部的特定穴如后溪、外关、内关、列缺、申脉、足临泣、照海、公孙等分别通于督脉、阳维脉、阴维脉、任脉、阴跷脉、带脉、阳跷脉及冲脉。可见腕踝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各部均有密切关系。按标本、根结理论,腕踝针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相当于本部、根部,故可主治全身各部病症。十二个刺激点,均分布于经线上,与十二络穴位置大致相当,浅刺这些部位的皮部,可以调整相应经脉之气及其联属的脏腑功能,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一、穴位定位与主治
    1.分区与主治腕踝针疗法将人体分为6个区。因绝大多数病症能确切表现为一定部位病变,故这些病症都可以归纳在身体两侧6个纵区范围内。区域是沿人体纵轴排列的,以前、后正中线为界,将人体两侧由前向后分为6个纵区,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如下。
    (1)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气管、口唇、前牙、咽喉、食管、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归属病症:前额部头痛、眼疾、鼻塞、流口水、前牙痛、咽喉痛、气管炎、胃痛、心悸、胆小、遗尿、痛经、白带多等。
    (2)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包括颞部、颊部、后牙、颌下部、甲状腺、锁骨上窝、乳部、肺、肝、胆(右)和侧腹部。
归属病症:颞前头痛、后牙痛、乳房胀痛、胸痛、哮喘、肝区痛、胁肋胀痛等。
    (3)3区:身体前面的外缘,范围狭窄。包括头面部沿耳廓前缘的垂直线;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归属病症:颞浅动脉病、沿腋前缘的胸痛或腹痛等。
    (4)4区:身体前后面交界处,包括头顶至耳垂直下的区域、斜方肌缘、胸腹部的腋窝顶至髂前上棘间的垂直区域。
    归属病症:头顶痛、耳鸣、耳聋、下颌关节紊乱症、腋窝以下的胸腹痛等。
    (5)5区:身体后面两旁,与前面的2区相对,包括颞后部、颈的外侧部、自肩胛区向下的区域。
    归属病症:颞后部疼痛、落枕、肩胛部痛、腰椎横突综合征。
    (6)6区:后正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的1区相对,包括后头部、后项部、脊柱棘突与椎旁、骶尾部、肛门等。
    归属病症:后头痛、项强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以胸骨末端和两侧肋弓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身体的水平线为横线,代表横膈。横膈将身体两侧6个区分成上、下两半,横线以上的各半区分别为上1区~上6区,横线以下各区为下1区~下6区,在左在右又可记作右上1区或左下6区等。
    在四肢,当两上肢和两下肢处于内面向前的外旋位(手掌面向前),即四肢的内、外侧面与躯干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