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刺血、艾灸能防治“时疫”吗?
2009/2/1 16:33:21

  “时疫”又称之为“时病瘟疫”,或日“时疫温病”,类似急性传染病。在中医针灸文献中,关于防治“时疫”的记载十分丰富,其中以刺血与艾灸疗法为多。
  早在清代《针灸逢源》中即记载:“瘟疫六七日不解,以致热入血室,发黄,身如烟熏,目如金色,口燥而热结,砭刺曲池出恶血,或用锋针刺肘中曲泽之大络,使邪毒随恶血而出,极效。”中医认为,疫疠之邪侵入人体,而邪气受体内正气的排斥,往往会驱邪于肢体末端部位,或滞留在关节曲折之处,以及末梢部与大关节部是邪气集聚之处,取上述所处之穴位,采用刺血疗法,就可以达到驱邪外出之目的。在刺血疗法的操作中,古人也有经验之谈,如用绳带将肢体扎紧,使局部血管内压力增高,血管暴露,再予针刺,以增大出血量等。如清代的《针灸大成》就说:“虾蟆瘟,瘟热大炽,咽肿闭塞,口噤不语,不食,颌下亦肿……急以三棱针,刺头额少阳血络及太阳血络,多出恶血,继以绸系其肩下臑上,即针刺左右尺泽大小血络及委中血络,并弃血如粪,则不日而饮水,神效。”
  艾叶用于防治疾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艾叶性温,燃之则有温补阳气、扶正祛邪之作用。至今,在湖北蕲春等地,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户户种植,家家收藏艾叶。是故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灸在防治疾病方面确有殊功。
  灸法有预防瘟疫感染的作用。如唐代《千金要方》载述:“凡人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带两三处灸疮,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清代《太乙离火感应神针》还有灸气海穴以治疗“凝滞若痞,山岚瘴疠”的记载。研究证明,艾灸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所以用灸法防治“时疫”是有科学根据的。
  常用灸法如:采用艾条(以无烟为好),或者一些能起到类似作用的电子灸疗仪,取足三里、内关,儿童可加身柱,老年人可加筋缩、脾俞、胃俞、肾俞等,每天灸15~30分钟,连续5天,休息2天后再灸。此法可提高健康人机体免疫功能。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