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出血性肠炎可选何方药灌肠?
2009/1/24 9:59:44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中医称“肠坏疽”,是以小肠急性坏死性炎症合并出血为主要病变的急重症。本病多发生于3~9岁儿童,亦可见于新生儿及婴儿期。
辨证要点临床症状特点表现为:(1)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凶险。
(2)便血,泻下特殊腥臭味的赤豆样血便,起病即有血便者约占20%。
(3)腹胀、腹痛,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阵发性剧痛,常伴有呕吐。
(4)出现中毒症状,高热、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或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5)舌质红赤、舌苔黄燥,脉弦数或细数。检验诊断: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强阳性为早期发现本病的重要依据。大便常规见大量红细胞。
治疗方法在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可应用灌肠疗法。经验证,用云南白药保留灌肠,疗效满意。法如:用云南白药0.4~0.6克,加生理盐水10—20毫升,用14号导尿管插入肛门内10~15厘米处,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将药液缓慢注入后取右侧卧位片刻,每日1次,连用2~3天。云南白药对炎症过程中的介质释放、血细胞的游离均有抑制作用,从而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组织的充血水肿和坏死。还可应用“溃结灌肠方”:药用鸦胆子、防风、黄柏各10克,蒲公英、地榆炭、紫花地丁、白蔹、白及各20克。将上药常规煎取浓汁50~80毫升,睡前保留灌肠,14天为1疗程。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