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节风(类风湿关节炎)
2012/2/19 22:12:1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相当于中医的“痹病”“历节…‘肾痹”“骨痹…‘虺赢”“鹤膝风”等疾病范围。历代医家很重视对本病的治疗,但临床收效仍不满意。该证病情复杂,病症缠绵,并发症较多,疗效较差,见效缓慢,致残
率高。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于身体素虚,风寒湿邪外袭,流注经络关节,气血瘀滞,经脉受阻所致。《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日:“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历节痛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虺赢。”《济生方》说:“白虎历节由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毒之气,适筋脉凝滞,血气不流,蕴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便,其病昼轻夜重,其病彻骨,如虎之齿,故名白虎也。”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说:“白虎历节风,痹病之一症也。其原因皆由风寒湿入于经络,致气血凝滞,津液稽留,久而怫郁,坚牢,荣卫之气阻碍难行,正邪交战,故作痛不止也。”《诸病源候论》说:“由饮酒腠理开,汗出当风所致也。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于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又说:“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可见其症严重,对人体损害巨大。
    临床症见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夜间加重,得热痛减,遇冷加剧,功能障碍,日久关节僵硬变形,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生活丧失自理能力。
    【辨证用药】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本证与脾肾关系极大。本证成因内为营卫失调之正虚,外由风寒湿邪侵袭,故治疗法则健脾补肾、培补正气以治其本,祛除风寒湿邪以治其标。标本兼治,方能取得良效。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衰者补之…‘风淫于内,治以辛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寒淫于内,治以甘热”的原则施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李杲治疗本证“多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薄荷、威灵仙。或趁痛散(桃仁、红花、当归、地龙、五灵脂、酒牛膝、酒羌活、便香附、甘草各二钱,乳香、没药各一钱,为末,二钱酒下)。”
    清·叶桂认为,本病“初为气凝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蠕动之物松透病根。”本病病情复杂,用药当寒热并投,驱邪扶正相混,使驱邪不伤正,扶正不耐邪。在对本病的治疗过程中,其慢性顽固者,应用虫类药有时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因为病久症情顽固者,其邪伏较深,气血多凝滞,而虫类药物的窜透性强能深搜细剔经络之结邪(如朱良春的痹通汤),使药物直达病所,驱除病根。方用张仲景乌头汤加减,或用自拟经验方杨氏通痹汤。
    处方(杨氏通痹汤):川I乌(先煎)、黄芪、当归、生地黄、丹参、防己、秦艽、木瓜、威灵仙、蜂房、延胡索、老鹳草。
    方中黄芪、当归、生地黄、丹参益气补血,活血散瘀;防己、秦艽、木瓜、威灵仙、老鹳草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川乌辛燥,通阳透节,驱寒逐湿;延胡索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则能散寒祛风除湿,补气益血,强肾蠲痹。
    【典型医案】
    例一
    赵某,男,15岁,学生。主诉2个月前因外伤后左膝关节、右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经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对症治疗l周,症状不减反而加重,故来求治。
    症见身体消瘦,左膝、右腕关节肿胀、变形,疼痛,不能活动,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化验检查:血沉第1小时60毫米,类风湿因子(+),左膝、右腕关节平片正常。
    由于身体素亏,又受外伤,复感风寒之邪,顺经人内,致成历节之病。治用祛风除湿、补虚活血之祛邪扶正法。方用张仲景乌头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20克,牛膝l5克,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