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急性心肌梗塞窒
2009/1/19 16:12:09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绝大多数患者在心肌梗塞前有先兆表现。临床医生只要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硬化、痉挛、栓塞、血流中断、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心肌急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绝大多数患者有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受寒着凉、暴饮暴食(饱餐)等诱因。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剧烈而持久的心绞痛样心前区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心悸气短,甚至心脏骤停,进行性心电图改变,伴有发烧,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酶活力增高等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症候群:先兆症候群的出现可因患者的除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大体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①以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心肌梗塞史,近1月来又出现心绞痛,且较以前为严重。②心绞痛发作次数更为频繁,发作时间延长而且转为定时,疼痛加重,常在夜间发作而且服硝酸甘油片不易缓解。③心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并有恐惧不安或濒死之感。④伴有心功能不全。⑤进行性心电图改变。
中医治疗宜忌
  急性心肌梗塞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仲、真心痛等的范畴。中医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多因心阳不振、心血淤滞、心络痹阻所致。严重时可出现阳气暴脱,阴气内竭,阴阳离决的危象。中医还认为,过度激动,暴食,受寒等会直接影响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痰阻、寒凝、气滞、血淤等病变,痹阻心脉,发生胸痹心痛。急性心肌梗塞多属本虚(气虚)、标实(血瘀、痰浊),其治疗,宜标本兼顾,治本侧重益气,治标侧重益血。
  处方举例:红参1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山萸10克,蒲黄10克,郁金20克。水煎服。
  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在一般情况下,忌用麻黄等血管收缩药。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用心前区叩击术抢救
  当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就会突然在数小时、数分钟,甚或瞬间停止心跳。这种不可意料的、骤然降临的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或“急死”。这类病人在美国,大约每分钟有1人发生,占所有心血管病死亡的1/2。死亡的时间和方式不可预测,有的在睡眠中,有的在强力劳作或剧烈运动中,有的在日常活动中发生,往往缺少防范措施,抢救的机会很少。所以,这种猝死被认为是对当代医学的最大挑战。
  目前的研究证实,急死的原理是心电不稳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有人观察了128例病人,有2/3是心室纤颤,l/3为心动过缀说明心室纤颤是一种致命的心律紊乱,心室肌处于快速的乱颤细颤的状态中,完全丧失了射血功能,一旦发生,血液循环立即停止,病人突然不省人事。癫痫样抽搐,紫绀,心音、脉搏消失。若持续6分钟以上就会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能否及时去除心室纤颤是抢救成败的关键。体外电击除颤、心内注射药物除颤,是目前常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国内资料表明,在心跳停止4分钟内开始电击除颤抢救有效者可达52%,超过4分钟再除颤,仅有4.8%存活。这说明心脏骤停后几分钟之内抢救是关键。但是,猝死的病人大多数发生在医院外,往往来不及用电击除颤,除非病人住在心电监护病房。而心前区叩击术简便易行,人人都可掌握。刚停跳的心脏应激性高,叩击心前区,通过震动刺激心脏,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拳击一次产生5瓦秒的电能)起到除颤,调整心律,引发心脏复跳的作用。其方法是手握成拳,用手掌底部在心前区用中等力量连续快速的叩击3~5次,若无效,立即改用胸外心脏挤压术,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可不要轻看这几拳,在心跳停止后的一两分钟内,叩击术往往使病人起死回生,能获得惊人的治疗效果,并为以后的救治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赢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