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缺铁性贫血
2009/1/19 15:57:29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存铁量减少,不能满足正常造血需要所引起的一种贫血。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
  铁为形成血液中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缺铁可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的减少。
  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是:
  (1)铁的摄入量不足或吸收障碍:哺乳期婴儿、生长期儿童,铁的需要量增加,如不及时补充含铁较多的副食品,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妇女孕期内约有400~500毫克铁输入胎儿体内。分娩期及哺乳期铁耗损也大,都容易造成铁的缺乏。
  萎缩性胃炎、胃癌、胃肠手术后,由于胃酸缺乏,影响食物中铁的游离及转化;慢性腹泻及肠道功能紊乱等都可影响铁的噘收。
  (2)铁丧失过多:慢性反复失血(胃肠溃疡、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疮出血等),由于铁的长期损失,以致发生缺铁性贫血。
  钩虫病是农村中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重要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无力,倦怠,心悸,气急,头昏,眼花,耳鸣,食欲减退,反甲(手指甲反卷过来),下肢轻度浮肿,心尖区可闻收缩期杂音。
中医治疗宜忌
  缺铁性贫血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虚”、“虚劳”等范畴。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化生不足,日久形成虚劳、气血不足之证。治宜补气益血健脾。
  处方举例:黄芪30克,当归30克,熟地20克,鸡血藤60克,女贞子30克,旱莲草30克,党参30克,煅磁石30克,生铁落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疗缺铁性贫血,忌用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木通等以及利尿药车前草等。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用铁锅炒菜、煮汤、熬稀饭  
  人体缺少铁,就无法合成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血红蛋白,引起缺铁性贫血,甚至还会影响人体正常呼吸和生物氧化过程。
  缺铁性贫血患者宜用铁锅炒菜、煮汤、熬稀饭,尽可能不用铝锅。我国儿童的缺铁性贫血情况比较严重,其原因之一,目前铝合金炊具使用普遍,人为地割断了一条重要的铁质补充渠道,实在很可惜。
  铁锅的铁是一种无机铁,极易为人体吸收和利用。有人做过有趣的实验,用铁锅烧100克葱,观察其含铁量的变化。铁锅内放入植物油,加热3分钟,葱中含铁量增加2倍;如加入番茄酱和食盐,加热7分钟,葱中含铁量增加ll倍;如放入醋和食盐,加热5分钟,葱中的含铁量增加15倍。说明用铁锅烧菜,等于使用了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天然“补药”。
  二、宜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补充铁质。怎样才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这中间还有学问。
  一般地说,鱼、瘦肉、动物肝脏中的铁容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缺铁性贫血患者宜常吃这些食物。高蛋白饮食可促进铁的吸收。胃肠道在酸性环境下,对铁的吸收、利用较多。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可提高铁的吸收率。大米中铁的吸收率仅1%,与肉、肝、绿叶蔬菜同食,吸收率可提高到10%以上。鸡蛋、鸭蛋、鹅蛋、鸽蛋、鹌鹑蛋与绿叶蔬菜、桔子汁同食,其铁的吸收率也可大大提高。
  缺铁性贫血患者宜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瘦肉、猪肝、菠菜、油菜、冬苋菜、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混合食用(交替食用),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是大有好处的。
  三、宜常吃猪血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达50%~60%。贫血原因是由于膳食中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品,血红素型铁占的比重不足10%,故膳食铁的吸收率较低。猪血中含有容易吸收的血红素型铁。因此,常吃猪血能防治缺铁性贫血。
  猪血含有丰富的儿童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据测定,猪血的蛋白含量是猪肉蛋白含量的4倍,鸡蛋蛋白含量的5倍。每500克猪血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相当于2 500克瘦猪肉。此外,猪血还含有丰富的钾、钙、磷、铁、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