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
2009/1/19 15:27:20

  病毒性肝炎分甲、乙、丙、丁、戊等型。现介绍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两种。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如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与病人直接接触等。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输血、注射传播,如使用肝炎病人用过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或输入含肝炎病毒的血浆或全血而引起肝细胞发生弥漫性变性而致病。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主要症状有乏力、上腹饱闷、胀痛,不愿吃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并可兼有发热。急性黄疸型肝炎除了上述症状外,1周左右出现皮肤和巩膜发黄,皮肤瘙痒,小便呈茶红色。体格检查时,肝脏肿大,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检查肝功能不正常。
    乙型肝炎发病无季节性,多隐袭发病,大多数患者经普查才发现。乙型肝炎急性期可有低热。主要症状有乏力、纳差、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小便黄、胸闷、呕吐、腹胀、腹痛、胁痛等。若HBsAg检查连续3次以上阳性,同时HBeAg亦为阳性,具有上面所说的肝病症状,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者,即可确诊为乙型肝炎。
中医治疗宜忌
    甲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的“黄疸”、“胁痛”范畴。一般认为多由湿热蕴蒸脾胃,肝气失于疏泄所致。黄疸型肝炎多因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以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湿热毒邪,乘虚入侵肝胆,胆汁外溢,郁于血分而发黄疸;也有因脾阳不运,湿邪内阻而发黄疸的。无黄疸肝炎,主要是由肝脾不和所引起。甲型肝炎的治疗,宜疏肝健脾,除湿退黄。
  处方举例:茵陈30克,山栀12克,大黄10克,板兰根30克,柴胡20克,生甘草12克,郁金20克,白芍30克,枳壳12克,白术15克,香附12克。水煎服。
  治疗甲型肝炎,忌用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黄药子、川乌、草乌、蜈蚣、全蝎等。
    乙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范畴。中医根据其发生、发展、变化及临床症候特点,认为热毒入肝是乙肝的主要原因。热毒入肝使肝气不舒,久之郁而化热,内外之热结合,使肝经热毒炽盛,导致肝阴耗损。因“肝肾同源”,肾阴也必受损。又根据“肝病传脾”的理论,肝病久必伤脾胃,导致“肝郁脾虚”。
    乙型肝炎的治疗,宜解毒疏肝、健脾滋肾。
    处方举例:板兰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白芍30克,柴胡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菌灵芝30克,枸杞15克,黄精30克,人参叶30克。水煎服。
    治疗乙型肝炎,忌用黄药子、山慈菇、山豆根、川乌、草乌等具有一定毒性的药物。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保持乐观情绪
    情绪乐观可促进肝炎康复;反之,情绪紧张,忧郁寡欢,疑虑重重,坐卧不安,将会直接影响肝炎的治疗效果。
    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认识,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中就有“怒伤肝”,“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的记载。后世医家也明确指出“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说明人们的情绪变化,对脏腑气血都有影响,其中尤以对肝脏的影响最大。中医认为:肝炎病人容易发生情志抑郁的原因有二,一是肝炎病人肝气不舒,本身就容易出现难以克制的发怒、生气等情志过激的症状,二是由于病人对肝炎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病情恶化,转变成肝癌,顾虑太多,影响睡眠,影响食欲,造成疲乏,久之则肝痛加重,肝功能异常。而病情加重又进一步引起患者情绪不安,忧心如焚,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形成恶性循环。
    二、宜重视饮食调理
    肝炎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强调综合疗法,绝大多。数病例通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饮食、营养和药物治疗,能完全恢复健康。
    传染性肝炎的急性期,消化不好,故饮食宜清淡,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B、C)。因为它们在蛋白质、糖、脂肪的代谢及生物氧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患者食欲好转后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