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腹泻
2009/1/19 15:20:57

  腹泻是排便次数比正常增多(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解l-2次成形的褐黄色大便)、大便稀薄,甚至如水样,或大便中夹有粘液、脓血者,称为腹泻。如果仅仅是排便次数增多,粪便仍然成形,就不能称为腹泻。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胃、肠、胰、胆等的疾病都可引起腹泻,其中以肠道感染为最常见。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以及内分泌紊乱等全身疾病也可引起腹泻。
    腹泻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由于肠道运动和分泌机能失调所致。肠蠕动增强,粪便通过结肠的速度加快,水分不能被充分吸收,都可引起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
    严重腹泻可造成胃肠分泌液的大量丢失,产生水与电解质平衡的紊乱以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所带来的种种后果。
中医治理宜忌
    腹泻,祖国医学称为泄泻。中医认为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可引起急性腹泻,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情志失调可引起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的治疗,宜清热祛湿,健脾导滞。
    处方举例:车前草30克,藿香12克,银花15克,葛根30克,黄芩30克,黄连12克,木香10克,神曲30克,山楂30克。水煎服。
    治疗急性腹泻,忌用收涩药诃子、五味子、石榴皮等。
    慢性腹泻的治疗,宜健脾补肾。
    处方举例: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10克,苡仁30克,山药30克,补骨脂15克,五味子15克,陈皮12克,白芍30克。水煎服。
    治疗慢性腹泻,忌用攻下药大黄、芒硝等及清热药生石膏、知母等。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坚持做抬腿健身活动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我国流传很广的一句养生谚语。说明活动下肢可以增强胃肠功能,帮助消化。中医历来有“脾主四肢”的说法,四肢的活动受脾胃的影响,反之,四肢的活动也可以改善和促进脾胃功能。抬腿可以健脾胃止腹泻,就是根据这个道理产生的一种健身养生方法。
    在我国古代导引法中,抬腿健身活动多有记载。较为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全身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或交叉于背后。年老体弱者,可用拐杖等物作为辅助支撑物,但注意不要将身体重心放在支撑物上。先调匀呼吸,再做动作。吸气时,右腿屈膝上提,小腿下垂,大腿抬平,与躯干成90度角(如金鸡独立状),然后呼气,缓缓将腿放下,但腿不要着地。随着吸气再抬腿。如此反复做15次至30次,换左腿,动作与右腿相同。这种健身运动每日可进行2~3次。每次做的多少,可根据个人身体强弱而定,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坚持不懈,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抬腿运动可以增强腹肌的力量,改善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如果在坚持锻炼的同时,饮食方面也予以重视,做到定时定量进食,食物寒温适度,不吃过于油腻和不消化的食物,也不吃刺激性大的食物,情绪不紧张,不恼怒,劳逸结合,则效果更佳。
    二、宜用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腹泻一般可分为虚寒型和实热型两种,这两种腹泻皆可用推拿方法治疗。
    (一)虚寒型
    主要症状为大便清稀多泡沫,吃什么泻什么,大便色淡不臭,腹泻反复发作,可采用以下手法:
    1.补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桡侧面(手心向上,拇指的外侧面),患儿直坐,医生左手持患儿左手,使之掌心向上,用右手大拇指沿患儿拇指桡侧面由指尖向指根直推100次。
    2.推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面。操作方法同上。医生以大拇指沿患儿左手食指桡侧面从指尖向指根直推100次。
    3.揉脐患儿仰卧,医生以中指罗纹面按于患儿肚脐,顺时钟方向旋转按揉,旋转一圈为一次,共做100次。
    4.揉丹田丹田穴位于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同身寸,即中指中段的长度。下同)。医生以一手掌根置于丹田穴,稍加压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操作5分钟。
    5.揉龟尾龟尾穴位于两臀之中,尾椎骨尖处。患儿俯卧,医生用中指罗纹面抵住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唐汉图书管理系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