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总歌
1.足太阳膀胱经经穴穴名歌
膀胱经穴始睛明,攒竹眉冲曲差呈;
五处承光上通天,络却玉枕天柱牵;
大杼风门沿脊下,肺厥阴心督膈俞;
肝胆脾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跟;
小肠膀胱连中膂,白环四穴在腰骶;
上次中下髎八孔,会阳承扶殷门共;
浮郄委阳又委中,附分魄户膏肓同;
神堂譩譩过膈关,魂门阳纲意胃仓;
腰一肓门二志室,胞肓秩边下会阳;
承筋承山可飞扬,跗阳昆仑仆参将;
申脉金门京束骨,足通谷到至阴乡。
2.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分寸歌
目内眦上是睛明,眉头切陷攒竹停;
攒上入发寻眉冲,曲差寸半距发中;
差上五分为五处,每隔寸半依次数;
承光通天络却住,后发际上二寸半;
旁开寸三为玉枕,筋外入发天柱寻;
以下夹脊旁寸半,一椎大杼二风门;
三肺四厥五心俞,六督七膈九肝是;
十胆十一脾下胃,第一腰椎三焦继;
第二肾俞三气海,四大肠五关元来;
一骶小肠二膀胱,三中膂四白环藏;
上次中髎与下髎,一二三四骶孔找;
尾骨旁开是会阳,承扶臀横纹中央;
扶下六寸是殷门,浮郄委阳上一寸;
胭横纹外端委阳,委中胭横纹中央;
以下夹脊三寸开,附分二胸椎下栽;
三椎魄户四膏肓,五六神堂譩譆藏;
七椎膈关九魂门,十阳纲下意舍存;
十二胃仓下腰椎,一肓门二志室随;
二骶胞肓四秩边,委中下二合阳篇;
承筋合阳承山间,腓肠肌纹陷承山;
昆仑上七是飞扬,直上三寸号跗阳;
昆仑外踝两筋间,直下肉际是仆参;
申脉外踝下五分,踝前骰陷取金门;
五跖后前京束骨,五趾节前足通谷;
小趾外侧是至阴,六十七穴仔细寻。
(二)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各歌
1.睛明
眦边五脉会睛明,泻火疏风目自清;
障翳遮睛眼肿痛,昏蒙赤目泪羞明。
取穴:目内眦旁0.1寸。
针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功用:祛风,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膶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流泪。
临床运用:①配合谷、四白治疗目生翳膜。②配合谷、风池治疗目赤肿痛。③配肝俞、光明治疗夜盲、近视、散光。④配球后、风池、太冲治疗青光眼。⑤配瞳子髂治疗外斜视。⑥配合谷、太冲治疗目内视。
文献报道:针刺睛明穴治疗急性腰扭伤、隐性斜视;深刺睛明穴治疗脑血管病性斜视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有研究观察显示针刺睛明穴对视神经萎缩的视觉通路状态有改善作用。深刺睛明穴可以改善脑干的血液循环,减轻硬化动脉对神经干的压迫,促进缺血和变性神经核团的恢复。
2.攒竹
攒竹眉棱凹陷中,既清头目也疏风;
迎风流泪睛生翳,视物不清眼发蒙。
取穴: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针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用:清热明目,祛风镇痉。
主治:头额痛,眉棱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明,迎风流泪,眼睑膶动,面瘫。
临床运用:①配三间治疗目视不清。②配阳白透刺鱼腰、丝竹空治疗眼睑下垂。③配风池、合谷治疗目赤肿痛。④配列缺、颊车治疗面瘫、面肌痉挛。⑤配迎香、风门、通谷治疗鼻衄。
文献报道:针刺攒竹、中极治疗产后尿潴留;针刺患侧的攒竹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同时按压双侧攒竹穴治疗呃逆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有观察显示针刺攒竹穴有即时降压效应。
3.眉冲(附:曲差)
眉端入发是眉冲,明目清头并祛风;
额痛眩晕癫与痫,鼻渊鼻衄目膶同;
通络曲差头痛用,口歪面瘫目昏蒙。
取穴:攒竹穴直上,入发际0.5寸。
针灸法:平刺0.3~0.5寸;不灸。
功用:祛风通窍,清醒头目。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印堂、合谷治疗前额痛。②配迎香、合谷治疗鼻炎。③配百会、风池治疗头痛。④配后溪治疗癫痫。⑤配太阳、鱼腰治疗目痛、视物不明。
附:曲差
取穴:神庭穴(督旁)旁1.5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l/3与2/3连接点取之。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祛风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视不明。
临床运用:①配上星治疗鼻窦炎。②配心俞治疗心中烦满。③配太冲、百会治疗头痛、目眩。④配印堂、合谷治疗前额痛。⑤配迎香、合谷治疗鼻炎。
4.五处(附:承光)
五处差上五分呈,晕眩头痛小儿惊;
鼻渊鼻衄风攻上,癫痫能宁目也明。
承光五处寸半后,呕逆烦心面瘫灵。
取穴:曲差穴上O.5寸,距头部正中线1.5寸。
针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散风清热,明目镇痉。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鼻塞,鼻衄。
临床运用:①配合谷治疗头痛。②配迎香治疗鼻炎。③配率谷、行间治疗头痛目眩。④配身柱、委中、昆仑治疗瘼疭、癫痫。⑤配下廉、神庭治疗头风。
附:承光
取穴:五处穴后1.5寸。
针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用:清热除烦,明目开窍。
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鼻塞,热病,心烦呕吐,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攒竹、肾俞、丝竹空治疗风头痛。②配行间、光明治疗目疾。③配合谷、迎香治疗感冒、鼻塞。④配后溪治疗目眩头痛。⑤配大都治疗呕吐。
5.通天
承光寸半上通天,利窍祛风治鼻渊;
口眼歪斜和外感,健忘头痛寐难眠。
取穴:承光穴后1.5寸。
针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用:祛风邪,通鼻窍。
主治:头痛,眩晕,目视不明,鼻塞,鼻衄,鼻渊。
临床运用:①配承光治疗口、鼻塞流涕。②配合谷、迎香、印堂治疗鼻疾。③配百会、大椎、足三里治疗健忘失眠。④配人中、内庭治疗虚脱。⑤配脑户、脑空治疗头重痛。
文献报道:通天穴向络却穴透刺,快速捻转、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小便失禁有较好的疗效。
6.络却(附:玉枕)
通天寸半络却容,青盲障翳可为功;
耳鸣瘿气癫狂疾,头晕头痛目昏朦;
玉枕通经还活络,项强能舒背痛松。
取穴:通天穴后1.5寸。
针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用:祛风明目,清心安神。
主治:头晕,目视不明,耳鸣,鼻塞,癫狂,瘤瘿。
临床运用:①配外关、风池、百会治疗头晕、目眩、耳鸣。②配太阳、四白、合谷治疗目疾。③配听会、身柱治疗癫狂、瘈瘲。④配廉泉治疗失语。
附:玉枕
取穴: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l.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中。
针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用:祛风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头项痛,目眩,目痛,鼻塞,恶风,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太阳、太冲治疗头目肿赤。②配迎香、合谷治疗鼻塞不通。③配风池、后溪、昆仑治疗后头痛、项背痛。④配百会治疗恶风寒。
文献报道:针刺玉枕,先泻后补(也可施用灸法),治疗口疮有较好的疗效。
7.天柱
头颅枕后为天柱,活络祛风背痛舒;
眩晕头痛癫狂痫,肿咽赤眼项强宜。
取穴: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l.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针灸法:直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用:祛风通络,止痛宁神。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癫痫,肩背痛,热病。
临床运用:①配合谷、太阳治疗目赤肿痛。②配列缺、后溪治疗头痛项强。③配少商治疗久咳。④配养老治疗肩痛。⑤配临泣治疗狂言不休。
文献报道:针刺天柱穴治疗急性腰扭伤;针刺患侧天柱穴治疗下肢偏瘫无力都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8.大杼
一胸椎下大杼名,活络舒筋骨会称;
发热恶寒肩背痛,项强喘咳也能宁。
取穴: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祛风解表,宣肺止咳,舒筋活络。
主治:咳嗽,发热,鼻塞,项强,肩背痛,癫狂。
临床运用:①配膈关、水分治疗腰脊强痛。②配丰隆、膻中治疗哮喘。③配夹脊、绝骨治疗颈椎病。④配间使治疗疟疾、热病烦躁。⑤配曲池治疗感冒。
文献报道:针刺患侧大杼穴,行中强刺激,留针期间并活动膝关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针刺大杼穴并放血治疗麦粒肿;针刺大杼穴(用泻法)治疗牙痛;大杼穴刺络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不可深刺。
9.风门
二胸椎下是风门,宣肺祛邪效最尊;
活络能舒胸背痛,伤风喘咳灸宜温。
取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斜刺0.5-O.8寸;可灸。
功用: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痈疽发背,项强,胸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肺俞、孔最治疗胸痛、咳血。②配肩中、中渚、后溪治疗肩背酸痛。③配五处治疗喷嚏不止。
文献报道:针刺风门、大椎、合谷治疗流感;针刺风门、肺俞穴,针后加温灸治疗风寒咳嗽;风门穴以梅花针叩刺后再以闪火法拔火罐治疗各种喉病疗效显著。
注意:不可深刺。
10.肺俞
三胸椎下是肺俞,调气和营补肺虚;
潮热骨蒸还喘咳,鼻鸣盗汗衄皆宜。
取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宣肺平喘,理气和营。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临床运用:①配天突、膻中治疗咳嗽、哮喘。②配三阴交、膏肓治疗骨蒸潮热。③配尺泽、太渊治疗咳血。④配肾俞治疗咳喘少气。⑤配迎香治疗流涕不禁。
文献报道:肺俞穴留置皮内针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有观察显示针刺肺俞穴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电针肺俞穴对大气道或小气道肺阻塞性疾病肺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刺激前后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本穴也是肺气管病常用的外敷穴位。
注意:不可深刺。
11.厥阴俞
四椎旁下厥阴俞,理气宽胸用可持;
咳喘怔忡和呕吐,心胸胀闷痛难支。
取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宽胸理气,和营止痛。
主治:咳嗽,心痛,胸闷,呕吐,胃脘痛。
临床运用:①配内关、胃俞治疗呕吐、胃痛。②配侠白、京骨治疗心瓣膜病。③配间使、神门治疗失眠、神经衰弱。④配神门、临泣治疗心痛。⑤配通里、少府治疗心动过速。
文献报道:针刺厥阴俞治疗急性乳腺炎有捷效。
注意:不可深刺。
12.心俞(附:督俞)
心俞伏取五椎旁,养血安神治健忘:
心痛心烦吐咳血,梦遗惊悸与癫狂:
下穴督俞能顺气,肠鸣心腹痛能当。
取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咳嗽,吐血,失眠。
健忘,盗汗,梦遗,胸背痛,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健忘。②配内关、膈俞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③配厥阴俞治疗心绞痛。④配太渊、孔最治疗咳嗽、咳血。
文献报道:心俞穴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不可深刺。
附:督俞
取穴: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宽胸,理气,止痛。
主治: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临床运用:①配心俞、内关治疗心前区疼痛。②配合谷、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腹胀满。③配肩井、膻中治疗乳痈、乳核。④配大陵治疗呕吐。
注意:不可深刺。
13.膈俞
血会膈俞七椎旁,和营调血瘀能当;
宽胸止痛还平逆,喘咳疸黄潮热康。
取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宽胸理气,祛瘀和营。
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背痛,项强,癫疾。
临床运用:①配通谷治疗贲门痉挛。②配膈关、厉兑治疗食道麻痹。③配郄门治疗呃逆。④配曲池、三阴交治疗荨麻疹。⑤配肝俞治疗癫疾。⑥配足三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文献报道:膈俞穴埋针治疗血管性头痛;针刺膈俞穴治疗慢性荨麻疹;推拿膈俞穴治疗胆囊炎疼痛;针刺膈俞、血海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有观察认为针刺膈俞、膏肓能纠正贫血状态。
注意:不可深刺。
14.肝俞
九椎肝俞可和营,平息肝风神志清;
胁胀眩晕头目疾,癫狂背痛疸黄宁。
取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疏肝利胆,熄风安神,明目和血。
主治:目赤肿痛,目视不明,呕吐,呃逆,黄疸,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癫狂。
临床运用:①配光明、百会治疗目疾。②配脾俞、志室治疗胁痛。③配章门、天泉、阴陵泉治疗背肌和腹肌麻痹。④配膈俞治疗癫疾。⑤配临泣、内庭治疗衄血。
文献报道:点刺肝俞穴,加拔火罐治疗麦粒肿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不可深刺。
15.胆俞
十椎胆俞利胆肝,湿热能除黄疸安;
脏躁纳呆还呕吐,骨蒸胁痛卧为难。
取穴: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清热利胆,除湿和胃。
主治:黄疸,呕吐,口苦,咽痛,胁痛,潮热。
临床运用:①配章门治疗胁痛胸满。②配足三里、昆仑治疗烦躁症。③配肝俞、太冲、足三里治疗黄疸。④配阳陵泉治疗呕吐、胃炎。
文献报道:按摩胆俞穴治疗胆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B超下观察到按压胆俞穴后,胆囊、胆总管均有收缩的现象,并以胆囊为明显。
注意:不可深刺。
16.脾俞
十一椎旁觅脾俞,和中利湿疸黄除;
肠鸣腹胀呕吐痢,脾虚诸证也相宜。
取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健脾利湿,和胃止呕。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太白、足三里治疗腹胀、腹泻。②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黄疸肝炎。③配神门、心俞治疗失眠。④配胃俞治疗胃炎、胃溃疡。⑤配膈俞、大椎治疗吐血、便血。
提示:有研究表明针刺脾俞穴可明显提高胰岛素指数。
注意:不可深刺。
17.胃俞
十二胸椎近脊腰,胃俞消滞理中焦;
腹胀胁疼连胃脘,泄泻肠鸣呕吐疗。
取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理中和胃,消滞化湿。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临床运用:①配中脘、足三里治疗消化道溃疡。②配内关治疗呕吐。③配脾俞、大肠俞治疗肠鸣腹泻。④配四缝治疗小儿疳积。
文献报道:胃俞穴拔火罐治疗胃脘痛;针刺胃俞、内关、梁丘治疗胃痉挛、胰腺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胃电图显示针刺胃俞、梁丘可对慢性胃炎
患者的病理状态下的胃电波调节至正常。
注意:不可深刺。
18.三焦俞
一腰椎外下三焦,利湿通经水道调;
腹胀肠鸣泄泻痢,退黄消肿并强腰。
取穴: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刺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用:健脾利湿,通利三焦。
主治: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黄疸,水肿,小便不利,腰背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小肠俞、意舍治疗肠鸣腹泻。②配足三里、阴陵泉、气海治疗水肿。③配身柱、命门治疗腰脊强痛。④配脾俞、中脘治疗消化不良。
文献报道:针刺三焦俞治疗皮肤感觉异常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不可深刺。
19.肾俞
二腰椎下肾俞功,祛湿强腰力自雄;
起痿调经还涩带,元阳能壮耳能聪。
取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用:补肾强腰,通阳利水。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晨泻,咳喘,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关元、中极治疗阳痿、遗精。②配八髎治疗月经不调。③配殷门、委中治疗腰痛。④配水分治疗水肿。⑤配内关治疗心悸、怔忡、耳鸣、耳聋。
文献报道:针刺患侧肾俞穴治疗髂腹股沟神经痛;针刺肾俞、太溪、复溜治疗老年性夜尿频多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临床研究证明,针刺肾俞穴可明显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代偿能力。有观察显示艾灸肾俞穴可使炎症好转。
注意:不可深刺。
20.气海俞
三椎气海俞壮腰,下肢瘫痪痛伤疗;
痔疮崩漏经和带,腹胀肠鸣也可调。
取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用:补肾强腰,益气调经。
主治: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②配肾俞、委中治疗急性腰扭伤。③配承山、三阴交治疗痔疮、痛经。④配殷门、昆仑治疗腰痛、下肢瘫痪。
注意:不可深刺。
21.大肠俞
四腰椎下大肠俞,通腑能将湿滞除;
腹胀肠鸣泄泻痢,肠痈便秘痛腰宜。
取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用:化湿滞,通腑气。
主治: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次髂治疗二便不利。②配天枢、足三里治疗泄泻、痢疾。③配二白、行间治疗急性肠梗阻。④配环跳、委中治疗坐骨神经痛。⑤配至阳、腰阳关治疗腰脊强痛。
文献报道:三棱针挑治大肠俞治疗肛肠疾患;深刺大肠俞治疗神经源性下肢肌肉痉挛都有较好的疗效。
提示:.有实验研究表明艾灸大肠俞、气海能调节结肠炎紊乱的免疫功能。
22.关元俞
五腰椎下关元俞,补肾强腰壮骨需;
腹胀溲难还腿痛,便艰泄泻痢同施。
取穴: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用:补肾强腰,通调二便。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力,遗尿,痢疾,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膀胱俞治疗腰痛、膀胱炎。②配肾俞、脾俞治疗慢陛肠炎。③配环跳、委中、阴陵泉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④配肾俞、三阴交治疗小腹痛、痛经。
文献报道:于月经前3天开始针刺关元俞,施补泻手法,治疗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23.小肠俞
一骶小肠主下疴,湿热浊淋带下科;
腹泻便艰和痔痢,遗精腰痛疝同瘥。
取穴: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功用:清利下焦,通调二便。
主治: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关元、上巨虚治疗肠炎、痢疾。②配肾俞、委中治疗腰骶神经痛。③配三阴交、肾俞治疗月经不调、小腹痛。④配中膂俞、白环俞治疗腰脊疝痛。⑤配长强治疗小便不利、淋浊。
文献报道:针刺小肠俞治疗痛风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24.膀胱俞
二骶膀胱涩尿频,便秘便溏皆可循;
腹痛肠鸣还泻痢,遗精症瘕损腰筋。
取穴: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或斜刺0.8—1.2寸;可灸。
功用:通利膀胱,疏经活络。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泄泻,痢疾,腹痛,便秘,腰脊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中极治疗小便不利、小便失禁。②配肾俞、关元、三阴交治疗糖尿病。③配肾俞、曲泉、三阴交治疗前列腺炎。④配委中、风市治疗腰腿痛、下肢瘫痪。⑤配阴廉、血海治疗阴痒、浊淋。⑥配关元治疗遗精、遗尿、小便不利。
25.中膂俞
中膂三骶椎下旁,温阳补肾散阴寒;
腰酸胁痛肠炎痢,腹胀能消疝气安。
取穴: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补肾强腰,温阳理气。
主治:泄泻,腹胀,胁痛,疝气,腰脊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天枢、气海治疗腹胀痛、肠炎。②配腹结治疗小肠疝气。③配白环俞治疗腰脊强痛。④配合谷、足三里治疗痢疾。⑤配譩譆治疗胸痛、咳喘。
文献报道:针刺中膂俞、会阳治疗勃起障碍;温针中膂俞治疗慢性痢疾都有较好的疗效。
26.白环俞
四骶椎侧白环俞,理血调经带下宜;
疝气溺遗精不固,尾骶腰腿痛难舒。
取穴: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补肾调经,强腰祛湿。
主治: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骶疼痛。
临床运用:①配委中治疗腰痛。②配肾俞、三阴交治疗白带、遗精、月经不调。③配关元治疗腹手术后尿潴留。④配承山、二白治疗痔疮。
文献报道:针刺白环俞治疗尿潴留有很好的疗效。
27.上髎(附:次髎、中髎、下髎)
上次中髎与下髎,一二三四骶孔招;
小溲不利遗精带,便秘能舒月事调;
阴挺疝气肠鸣痢,瘘痹能伸腹胀疗。
取穴:第一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健脾调经,清利下焦。
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治疗小便不利。②配环跳、阳陵泉治疗下肢瘫痪。③配血海、气海治疗月经不调、带下。④配孔最治疗热病汗不出。
文献报道:针刺上髂、关元治疗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附:次髎
取穴: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健脾调经,清利下焦。
主治: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临床运用:①配胞肓、承筋治疗腰膝痛、恶寒。②配涌泉、梁丘治疗痛经、不孕。③配肾俞、气海治疗遗尿、遗精。④配关元、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带下。
文献报道:针刺次髂、环跳,针斜向内侧偏上,使针感传至前阴部位,治疗各种前列腺炎;电针次髎治疗老年性尿失禁;针刺次髎、环跳、委中、阳陵泉治疗坐骨神经痛都有较好的疗效。单刺次髎治疗痛经,于经前、经中各1次,疗效极佳。
附:中髂
取穴:第三骶后孔中,约当中膂俞与督脉之间。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健脾调经,清利下焦。
主治: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水泉治疗小便不利。②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疗月经不调、白带、不孕。③配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治疗腹胀、泻痢。④配支沟治疗便秘。⑤配承山、殷门治疗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文献报道:中髂配合会阴、中极等埋磁治疗阳痿;针刺中髎、大赫、太溪治疗男性不育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附:下髂
取穴:第四骶后孔中,约当白环俞与督脉之间。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调经止痛,清利下焦。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大肠俞治疗二便不利。②配长强治疗便秘。③配风市、昆仑治疗腰痛、下肢瘫痪。④配筑宾、太溪治疗痛经。⑤配百会治疗脱肛。
28.会阳
会阳尾骨两旁安,止痢清肠阳痿还;
带下痔疮骶尾痛,便溏便秘两相关。
取穴:尾骨尖旁开0.5寸。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益肾固带,通调二便。
主治:泄泻,便血,痔疾,阳痿,遗精,带下。
临床运用:①配复溜、束骨治疗肠澼。②配承山、长强治疗痔疮、便秘。③配百会、长强治疗脱肛。④配蠡沟治疗阴部湿疹。
文献报道:深刺会阳治疗产后尿潴留有较好的疗效。
29.承扶(附:殷门)
臀纹中正是承挟,活络舒筋痛可除;
便秘溲难泄泻痔,股痛肢麻一并图;
殷门壮骨强腰脊,痛痹瘫伤效用殊。
取穴:臀横纹中央。
针灸法:直刺l-2寸;可灸。
功用:舒筋活血,通便消痔。
主治:泄泻,二便不利,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临床运用:①配承筋、委中、阳谷治疗痔疮。②配环跳、风市、足三里治疗腰腿痛、下肢瘫痪。③配中极、漏谷、至阴治疗小便不利、遗精。④配秩边、承山治疗便秘。
文献报道:针刺承扶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附:殷门
取穴: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针灸法:直刺l~2寸;可灸。
功用:疏通经络,强腰健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临床运用:①配肾俞、委阳、后溪治疗腰腿痛。②配环跳、委中、绝骨治疗下肢瘫痪。
文献报道:针刺殷门配腰4~5椎夹脊穴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
30.浮郄
委阳上寸浮郄招,尿黄便秘可同调;
舒筋活血还清热,腿痛转筋麻痹疗。
取穴:委阳穴上1寸,在股二头肌肌腱内侧。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舒筋通络,清热解痉。
主治:便秘,股胭部疼痛,麻木,挛急,下肢痿痹,霍乱转筋。
临床运用:①配环跳、居髎治疗髀枢不仁。②配承山、昆仑治疗股臀麻木、小腿挛急。③配尺泽、上巨虚治疗急性胃肠炎。④配中渚治疗少腹热、大便坚。
31.委阳
腘纹外端有委阳,通经利水浊淋良;
便艰腹满溲难利,腿足痉挛腰背伤。
取穴:胭横纹外端,股二头肌腱内缘。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疏经活络,通利三焦。
主治:腹满,小便不利,痔疮,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临床运用:①配志室、中髎治疗小便不利。②配阴陵泉、承山、太冲治疗小腿挛急疼痛。③配五处、身柱、委中、昆仑治疗脊强反折。④配阴交、石门治疗小腹坚痛、小便不利。⑤配殷门治疗腰痛。
文献报道:委阳、肺俞穴刺络拔罐治疗手部顽固性湿疹;针刺委阳、委中、阴谷(胭三针)治疗腰肌劳损都有较好的疗效。
32.委中
委中腘横纹中央,活络祛瘀痹痿康;
腹痛溲难还吐泻,腰伤背痛毒痈疮;
泻热可疗癫与疟,昏迷暑厥中风当。
取穴:腘横纹中央。
针灸法:直刺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可灸。
功用:舒筋脉,调气血,泻热毒。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癫疾,中风,中暑。
临床运用:①配关门、神门治疗遗尿。②配委阳治疗筋急身热。③配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④配飞扬、承扶治疗痔疮、疝气。
文献报道:委中针刺拔罐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委中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都有较好的疗效,且能提高瘫痪下肢的肌力。
33.附分
二胸椎旁会附分,祛风止痛并舒筋;
伤风项强肢麻木,肩背拘挛痹不伸。
取穴: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临床运用:①配大椎、肩髑、天井治疗肩背拘挛。②配风池、大椎治疗颈项强痛。③配后溪治疗肩背痛。
34.魄户
魄户三椎旁下图,通宣肺气喘能舒;
肩麻背痛颈肌强,盗汗肺痨肺痿需。
取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宣肺通络,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肩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中府治疗气喘。②配气舍治疗咳逆上气。③配膏肓治疗劳瘵传尸。
35.膏肓
第四胸椎侧下方,宁心健脾是膏肓;
肺虚劳热遗精喘,胸痛痰多并健忘。
取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养阴宁心,补虚理肺。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肺痨,吐血,盗汗,遗精,食少倦怠,脊背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膻中、天突治疗哮喘。②配大椎、关元、足三里治疗骨蒸劳热。③配肾俞、肺俞治疗肺结核。④配大椎、复溜(灸法)治疗自汗。⑤配陶道、肺俞、身柱治疗虚损。
文献报道:治疗急性乳腺炎:膏肓穴点刺放血,并让病者侧卧,将患侧上肢压于身下,至压麻为度;膏肓穴点刺放血治疗麦粒肿都有较好的疗效。
36.神堂
五椎棘下是神堂,咳嗽气噫喘可当;
舒筋活络除胸闷,肩麻背痛项强康。
取穴: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宽胸理气,宁心平喘,舒筋活络。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悸,脊背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中府治疗善噎。②配心俞、内关治疗胸痛、心悸。③配委中、承山治疗肩背强痛。
文献报道:针刺神堂、内关、神门治疗神经衰弱症有一定疗效。
37.譩譆
六胸椎旁是譩譆,祛风解表热能祛;
疟邪汗闭痰和喘,目眩胸闷背肩拘。
取穴: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O.8寸;可灸。
功用:解表宣肺,理气止痛。
主治:咳嗽,气喘,疟疾,热病,目眩,季胁痛,肩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支正、小海治疗风疟。②配定喘、膻中治疗咳嗽气喘。③配足三里治疗腹满。④配肺俞、内关、膻中治疗胸痛引背。⑤配神门治疗喘逆。
38.膈关
第七胸椎下膈关,调中健脾呕能还;
舒筋活血疗胸闷,脊背疼痛用也安。
取穴: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宽胸理气,和胃舒筋。
主治:胸闷,嗳气,呕吐,饮食不下,脊背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内关治疗呃逆、呕吐。②配秩边、京骨治疗背痛恶寒。③配天突、内关治疗呕吐、嗳气。④配公孙、足三里治疗饮食不下、胃痛、肠炎。
39.魂门
九椎魂门健脾肝,和胃调中腹泻安;
呕吐肠鸣还食滞,流涎胸胁痛艰难。
取穴: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疏肝和胃,健脾调中。
主治:胸胁痛,呕吐,泄泻,惊悸,背痛。
临床运用:①配支沟、阳陵泉治疗胸胁痛。②配内关治疗呕吐多涎。③配云门、中府、肺俞治疗胸痛。④配心俞、内关治疗背痛连心。⑤配胃俞治疗胃脘冷痛、饮食不化。
40.阳纲
十胸椎下有阳纲,化湿调中泄泻康;
腹痛肠鸣饮食减,疸黄消渴倦同当。
取穴: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疏肝利胆,健脾化湿。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临床运用:①配足三里、天枢治疗腹痛、腹胀、泄泻。②配胆俞、至阳治疗黄疸。③配胃俞、中脘治疗饮食不下。
文献报道:针刺阳纲、胆俞治疗急性胆囊炎有较好的疗效。
41.意舍
十一椎下意舍名,健脾和中泄泻宁;
腹胀尿黄黄疸呕,并疗胁痛与肠鸣。
取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化湿利胆,健脾和中。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黄疸,消渴。临床运用:①配足三里、脾俞治疗呕吐、纳呆。②配三焦俞、小肠俞、章门治疗腹胀、肠鸣。③配期门、阳陵泉治疗黄疸。④配中膂俞治疗肾虚消渴。
42.胃仓
十二胸椎侧胃仓,和中健脾湿能当;
纳呆腹胀还水肿,胃脘不舒背痛康。
取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健脾和胃,化湿消食。
主治:胃脘痛,腹胀,便秘,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临床运用:①配内关、足三里治疗胃脘痛、腹胀满。②配意舍、膈关治疗饮食不下。③配四缝、脾俞治疗小儿疳积。④配石门、水分治疗水肿。
43.肓门
一腰椎下侧肓门,化食消坚用几端;
便秘脘痞还腹胀,乳痈胃痛治皆神。
取穴: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O.8寸;可灸。
功用:化食消坚,理气化瘀。
主治:腹痛,便秘,痞块,乳疾,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胃俞、足三里治疗胃脘痛。②配梁门、梁丘治疗胃痛、便秘。③配肾俞、关元治疗小便不利。
44.志室
二腰志室益肾精,能消水肿浊淋清;
脊腰强痛溲难利,亦疗阳痿涩遗精。
取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用:补肾益精,利尿渗湿。
主治: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胞肓治疗会阴肿痛、早泄、遗精。②配关元、三阴交、肾俞治疗遗精、阳痿。③配命门、委中治疗腰痛。④配肾俞、水分治疗腹水。⑤配关元、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
文献报道:针刺志室穴治疗肾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45.胞肓
二骶胞肓可强腰,便秘能舒水道调;
腹胀肠鸣身下肿,脊骶胯腿痛能消。
取穴: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强腰脊,通腑气,利水道。
主治: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临床运用:①配秩边治疗癃闭。②配环跳、阴陵泉、委中治疗坐骨神经痛。
46.秩边
第四骶椎侧秩边,下肢痿痹痛能蠲;
强腰壮骨还清热,便秘溲难痔疾痊。
取穴: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活络强腰,清利湿热。
主治:小便不利,腹胀,便秘,痔疾,下肢痿痹,腰骶痛。
临床运用:①配昆仑治疗腰腿痛。②配承山、长强治疗痔疮、大便难。③配阳陵泉、委中治疗下肢痿痹。④配曲泉、阴廉治疗睾丸炎。
文献报道:针刺秩边治疗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秩边透刺水道治疗腹水、小便不利都有较好的疗效。
47.合阳
直下委中是合阳,舒筋通络肾腰强;
下肢痿痹酸麻痛,带下漏崩疝气良。
取穴:委中穴直下2寸。
针灸法:直刺l~2寸;可灸。
功用:舒筋活络,调理下焦。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遗精,阳痿,痔疮,崩漏。
临床运用:①配环跳、阳陵泉治疗下肢疼痛。②配次髂、关元治疗阳痿、痛经。③配中都治疗疝气、腹痛。④配承山、阳陵泉治疗小腿转筋。
文献报道:针刺合阳穴,行平补平泻法,治疗腓肠肌痉挛有很好的疗效。
48.承筋
腓肠肌腹觅承筋,腰脊拘麻痹不仁;
便秘痔疮和霍乱,下肢挛急曲能伸。
取穴: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舒筋止痛,理气消痔。
主治: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临床运用:①配仆参、中都、筑宾治疗腓肠肌痉挛。②配承扶、委中、阳谷治疗痔疮。③配次髂、胞肓治疗腰脊痛。④配支沟、大肠俞治疗便秘。
49.承山
腓肌纹陷是承山,活络舒筋力不凡;
腿痛转筋腰痛疝,痔疮脚气脱肛还。
取穴: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腓肠肌肌腹尖角凹陷处。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舒筋活络,理气消痔。
主治:腹痛,痔疮,疝气,便秘,腰腿痛,转筋,脱肛。
临床运用:①配长强、二白治疗痔疮、脱肛。②配昆仑治疗足跟痛。③配仆参、承筋治疗霍乱转筋。④配太溪治疗大便难。⑤配委中治疗痔疮、肛门肿痛、腰扭伤、腰脊痛。
文献报道:用透天凉手法针刺承山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l次即见效,2次痒止。火针承山治疗腓肠肌痉挛;针刺承山治疗痛经、肾绞痛、习惯性便秘都有较好的疗效。
50.飞扬
承山斜下有飞扬,解表能疗寒热伤;
活络适医腰腿痛,目眩鼻衄痔疮良。
取穴: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l寸。
针灸法:直刺l-1.5寸;可灸。
功用:祛风清热,通络宁神。
主治:头痛,目眩,鼻衄,腰腿疼痛,痔疾,癫疾。
临床运用:①配阳谷治疗头眩目痛。②配束骨、承筋治疗腰痛。③配太乙、滑肉门治疗癫疾、吐舌。④配太溪治疗头痛、鼻衄。⑤配肾俞、复溜治疗肾炎。
文献报道:针刺健侧飞扬穴,捻针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治疗急性腰扭伤有很好的疗效。针刺飞扬穴,艾灸百会、大肠俞、足三里治疗小儿脱肛有较好的疗效。
51.跗阳
昆仑直上跗阳居,踝肿肢麻痿痹祛;
头痛头眩和脚气,腰骶腿痛也应施。
取穴:昆仑穴直上3寸。
针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用:祛风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目眩,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临床运用:①配阳陵泉治疗腓神经损伤。②配委中、环跳治疗坐骨神经痛。③配天井治疗瘼疚。
文献报道:针刺跗阳,施泻法,行针时让患者活动腰部,治疗急性腰扭伤;针刺跗阳为主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52.昆仑
昆仑外踝腱之间,补肾强腰效不凡;
头痛目眩和鼻衄,足跟腿痛产艰难。
取穴: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用:清热镇痉,通络催产。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痫,难产,肩背拘痛,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治疗项强头痛。②配曲泉、飞扬、少泽治疗头眩痛。③配足临泣、阴陵泉、神门治疗喘逆。④配风府、后溪治疗癫狂、多言。
文献报道:昆仑透刺太溪治疗足跟痛有较好的疗效。
53.仆参
直下昆仑到仆参,舒筋止痛并宁心;
癫狂霍乱神昏厥,头痛腰酸脚气侵。
取穴:昆仑穴直下,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用:舒筋通络,利湿安神。
主治:下肢痿痹,霍乱转筋,足跟痛,癫痫。
临床运用:①配承山、委中治疗霍乱转筋。②配太溪、昆仑治疗足跟痛。③配人中、十宣治疗癫痫。④配中极治疗神恍。
54.申脉
申脉踝缘下陷中,会交阳跷可疏风;
宁心定志舒筋络,腿痛腰酸病悸忡;
眩晕头痛癫狂痫,鼻衄眼花及耳聋。
取穴:外踝下缘凹陷中。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用:舒筋通络,宁心安神。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失眠,癫狂,癫痫,腰腿酸痛。
临床运用:①配金门治疗头风头痛。②配风池、大椎治疗癫痫。③配阳陵泉、足三里治疗下肢痿痹。④配丘墟治疗寒热、头目肿赤。⑤配京骨治疗鼻衄。
文献报道:申脉透刺丘墟治疗足内翻;艾灸申脉治疗急性泄泻;针刺申脉、照海治疗失眠都有较好的疗效。
55.金门
骰骨外凹是金门,活络能疗乱转筋;
腰痛踝伤肠疝气,镇惊定痛且安神。
取穴:申脉穴与京骨穴连线中点,当骰骨外侧凹陷中。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功用:舒筋活络,安神定惊。
主治:头痛,眩晕,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临床运用:①配丘墟治疗疝病。②配仆参、承山治疗霍乱转筋。③配人中、仆参、中冲治疗惊风、癫痫。④配手三里、申脉治疗头风、目眩、项强。⑤配头临泣治疗耳聋。⑥配听会治疗耳鸣、耳聋。
56.京骨
京骨近五跖粗隆,清热宁神并祛风;
腰痛昏眩头项强,癫狂目翳与怔忡。
取穴: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用:疏风清热,镇痉宁神。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心悸,腿腰痛。
临床运用:①配风池治疗项强头痛。②配前谷治疗目翳。③配心俞、内关、膻中治疗心胸疼痛。④配中封、绝骨治疗下肢痿痹、半身不遂。⑤配大钟治疗鼻衄、脱肛。
57.束骨
五跖小头束骨处,散风清热脉筋舒;
耳聋目赤头眩苦,背痛癫狂疔肿宜。
取穴:第五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3-O.5寸;可灸。
功用:祛风清热,宁心通络。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背痛,背生疔疮。
临床运用:①配天柱治疗项强恶风。②配风府、昆仑治疗癫狂。③配飞扬、承筋治疗腰痛。④配期门、胆俞治疗湿热黄疸。⑤配委中、承山治疗腰背痛。
文献报道:针刺束骨穴,施泻法,留针期间同时让患者活动腰部,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的疗效。
58.足通谷
足通谷五跖趾前,清热疏风治目眩;
头痛项强还鼻衄,镇惊宁志定狂癫。
取穴:第五跖趾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
针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功用:祛风清热,通络宁神。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胸满,喘逆,疟疾,癫狂。
临床运用:①配京骨、大肠俞治疗肠僻。②配阳谷、筑宾治疗癫狂。③配风池、太阳治疗头痛目眩。④配上星、内庭治疗鼻鼽、鼻衄。⑤配天柱、风池、太阳治疗头痛目眩。
59.至阴
小趾甲根取至阴,头眩头痛可相斟;
胎横难产胞衣滞,鼻衄鼻渊目障针。
取穴: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针灸法:浅刺0.1—0.2寸;可灸。
功用:祛风通窍,舒筋转胎。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临床运用:①配太阳、列缺治疗偏头痛。②配神庭、迎香、合谷治疗鼻鼽。③配三阴交治疗胎位不正、胞衣不下、难产。④配风池、攒竹治疗头痛、目痛。⑤配中极、蠡沟治疗小便不利、失精。
文献报道:艾灸至阴穴治疗妊娠期间剧吐;针刺至阴穴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针刺至阴穴,出针后挤出血l~2滴,治疗头痛都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