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身运动:易筋经 易筋经
易筋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运动健身方法。它通过仿效古代劳动人民舂米、载运、进仓、收囤和珍惜谷物等多种姿势演化而成十二式运动动作,具有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意力统一(以意念指挥肌肉的紧张用力)的特点。能起到灵活四肢关节、流畅周身血脉、调节和加强全身的营养吸收、改善内脏功能、增强肌肉力量等作用。秋季锻炼不仅有助于慢性疾病的恢复,对秋季养生保健也有益处。
锻炼时要求身体端正,全身松紧自然,意念宁静集中,气沉守丹田,呼吸自然,意力统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作协调,并配合腹式呼吸。对于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应选择锻炼,严重者不宜。
第一式:捣杵舂粮
第一,预备势:两腿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手自然下垂,腰背正直,两眼向前平视,舌抵上腭,唇齿微合,呼吸自然,意守丹田。
第二,两臂缓缓抬起至前平举位,立掌,掌心向前,手臂伸直。
第三,两肘内屈,两臂缓缓收至胸前一拳处,掌心相对(相距7~10厘米),指尖向上,屈腕合掌,两手如拱形;然后呼吸8~20次,每吸气时,用掌根暗劲内挤,指向外翘,每呼气时,前臂放松,两手如拱形。
第二式:扁担挑粮
两手经胸前徐徐外展至侧平举姿势,立掌,掌心向外。呼吸8~20次。每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以足趾抓地,每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脚跟微微提起离地。注意意念集中在掌心和足趾。
第三式:扬风净粮
两手从左右方缓缓上举,臂肘挺直,两手托天,舌抵上颚,牙关紧咬,全身伸展,两脚跟稍提起离地。以此姿势呼吸8~20次,吸气时用鼻或口鼻徐徐吸入,两掌用暗劲竭力上托。呼气时,气由口或口鼻缓缓呼出,两掌向前下翻,手臂肌肉慢慢放松。再吸气时,掌再用暗劲向上托,如此反复进行。注意呼吸细长,意念集中在两手。
以上三式锻炼时应连贯进行,各式只做1遍。
第四式:换肩扛粮
第一,两臂从左右方缓缓下落至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两腿开立,与肩同宽。第二,右手缓缓上举伸直,掌心向下,五指并拢,指尖向内,头往右斜,两眼凝视右手心。左臂同时缓缓放下,屈肘于背后以手背贴于腰部。以此姿势呼吸5-10次;每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身体放松。
第三,两手交换,即左手高举,右手后屈,动作要领同第二,再呼吸5~10次。注意两眼望上举的手时,意念集中在另一手。手背放在腰部,吸气时以手背轻压腰部,呼气时放松,呼吸均匀细缓。第二、第三动作可重复练习3~5遍。
第五式:推袋垛粮
第一,右脚向左脚并拢,脚尖向前,两手缓缓收回,两臂屈肘于胸旁。立掌,掌心向前。
第二,两脚并立,两掌缓缓向前推出,两臂前平伸,掌心向前,全身挺直,凝视前方。以此姿势呼吸9~20次。每吸气时,两掌用力前推,指向后扳,呼气时,臂掌放松。注意推掌向前时,用力由轻渐重。此式动作可反复做3~5遍。
第六式:牵牛拉粮
第一,右脚向前跨一步,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臂屈肘,右手握拳前举,高出肩,左手握拳,斜垂于身后。以此姿势呼吸4~10次,每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贴返右肩,左拳斜垂背后,呼气时,两拳放松,右拳恢复前举。
第二,身体向后转,成左弓步,左手握拳前举,右拳斜垂背后,再呼吸5~10次,动作要领同第一。注意意念集中的手部,两臂用力,呼吸时小腹自然放松。可反复练习3~5遍。
第七式:背牵运粮
第一,右脚向前跨进一大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左手由腋下向后屈,手背紧贴胸椎,指尖尽量向上;右手由右肩后伸,如拉牵绳一样去拉左手手指;足趾扒地,身体前倾。以此姿势呼吸5~10次,每当吸气时两手紧拉,呼气时放松。
第二,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动作要领同第一,再呼吸5~10次。共做3~5遍。
第八式:盘箩卸粮
第一,左脚向左迈一大步,两脚开立,比肩宽,同时两手收回,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上。
第二,屈臂下压成马步,上体挺直,两肘屈曲,两前臂向前外方水平伸出,掌心向上,如捧重物。以此姿势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虎口向前,如搬放重物,然后两腿慢慢伸直,左脚再收回并拢。做时配合呼吸,捧物时尽量吸气,放物时呼气。注意动作缓慢,沉稳有力,整个过程舌应抵住上颚,微闭口,睁大眼。可做3~5遍。
第九式:围芙囤粮
第一,左脚收回成立正姿势,左手收回握拳于腰问,右手向左前方伸出,五指捏成钩手,上体左转;然后身体前弯,同时右手在腰带动下向右划平圆,似做围粮茓的动作,连做5~10次。手划近胸部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划到前方时上体前弯,同时呼气。
第二,右手收回握拳于腰问,左手向右前方伸出,五指捏成钩手,上体右转,然后身体前弯,同时左手在腰带动下向右划平圆,连做5~10次。动作要领同第二。注意左右手收回伸出同时进行,协调一致。
第十式:扑地护粮
第一,两手收回,自然下垂,成立正姿势。
第二,右脚前跨一大步,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上体前倾,两手五指按地,成俯撑姿势,头稍抬起,眼看前下方,呼吸9~20次。每吸气时,两臂伸直,上体高抬;呼气时,两肘弯屈,胸部下落,一吸一呼,两臂一伸一屈,上体一起一伏。如此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似在寻捉侵蚀粮食的害虫。注意腰部放松,脊柱应保持凹平,最好能以五指指尖点地。如指力不够,也可改用掌心贴地。对于体力较弱者,按地动作也可改为按膝。本式动作不作重复。
第十一式:屈体拣粮
第一,立正,两臂自然下垂。
第二,左脚向左跨出一步,两腿分立同肩宽,两手用力抱头后部,手指贴枕后,以两肘用力张开,手指敲小脑后部片刻,然后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起,呼气时,俯身弯腰,头垂至膝间作躬身状,两膝维持挺直,如此反复进行9~20次。第三,缓缓伸腰站起,两手自然下垂。注意弯腰垂头的幅度应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对患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者不宜。
本式动作,初练者做1~2遍,逐步增加到3~5遍。
第十二式:弓身收粮
第一,两腿开立,保持挺直,上体前屈,两臂伸直,用力向上推去,手心向上,手背触地面,昂头注目,意为捧起落在地上的粮食。下弯时脚跟提起,起立时脚跟又着地。如此屈体起伏20多次。
第二,伸腰起立,两手同时上提,两臂左右侧展,屈伸7次,掌心斜向上。
第三,两手缓缓收回,两臂自然下垂,全套练习结束。
4.婴幼儿腹泻的预防与治疗
凉爽的秋天是婴幼儿腹泻的多发季节。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腹泻病在我国属于第二位常见多发病,婴幼儿迁延反复腹泻,引起肠道吸收障碍,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导致小儿消瘦、体弱多病及生长发育迟缓。因此,秋季防治婴幼儿腹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过去人们习惯称小儿腹泻为“消化不良”或“肠炎”,近年来统称为腹泻。根据其不同病因又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指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往往与喂养、饮食因素和气候变化有关。
婴幼儿为什么易患腹泻呢?这是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胃液中胃酸少,消化酶的活性差,而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需要的营养多,相对胃肠道的负担较重,加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受邪气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
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健全,血清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时最低,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肠炎,由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病较少,即使患病也较轻。婴幼儿过早、过多地添加大量的淀粉或脂肪类食物,也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发生腹泻。此外,夏秋季节,由于细菌、病毒的大量繁殖,食品污染机会增多,气候突然变化致腹部受凉后肠蠕动增加也可以引起腹泻。夏季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而致的腹泻,而秋季腹泻多由病毒引起。
不同病因所致的腹泻临床表现也不同。
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天数次至10余次,大便多有泡沫、黏液并呈黄绿色,往往伴有发热、腹胀和呕吐。如果是细菌性痢疾则可见大便次数频繁,但量不多,呈黏液脓血便,臭味较重,严重者可有高热、抽搐等。重症腹泻患儿还可出现尿少、口渴、精神萎靡等脱水症状。
病毒感染性腹泻:多发生在秋季,早期多有发热、呕吐、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色淡质稀薄,呈蛋花汤或米汤样,无腥臭味,容易发生脱水。
非感染性腹泻:多由喂养不当致使胃肠功能紊乱,这类患儿往往有腹胀、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气味酸臭,同时伴有呕吐,不思饮食,夜卧不安。如果是由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继发性腹泻,大便则呈豆腐渣样。
婴幼儿一旦出现腹泻,首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特别是腹泻次数多,病程长,伴有发热和呕吐的患儿,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服用抗生素,对于轻型腹泻患儿在医生指导下,遵循预防或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很快就能康复。但对于那些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致泻的患儿,单纯使用助消化药物是不够的,应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常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如可以口服中成药: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小儿泄泻可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脾虚泻等证型。我们在临床选择具有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利湿热、健脾温肾等功效的药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吴茱萸、白术、山药、茯苓等,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黄酒调匀后敷于神厥穴(肚脐),每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此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无痛苦,患儿易于接受,还可以配合穴位按摩等手法进行治疗,腹泻患儿不妨一试。
5.房事:拥有完美的性生活
为了读者们能拥有一个完美的性生活,故此在这一节气中,重点讲一讲古人房事中的戏道。古人所说的戏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调情与爱抚,此道是两性和谐、性满足的前提,能提高房事质量,增进男女双方的感情。
《玉房指要》认为:男女的性生活,应先有舒缓的爱抚嬉戏阶段,目的是使夫妻双方身心感到轻松、愉悦、和谐,从而使双方同步进入性兴奋期,使性欲迅速激发,以申性爱。爱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指抚摸、吸吮、轻揉、按摩、搔痒以及直接对生殖器的刺激等。男性的性敏感区域在阴茎龟头部冠状沟的腹面,接近包皮系带之处;女性的性敏感区域在阴蒂、小阴唇和阴道前庭附近。阴蒂是女性性感区的中枢,几乎和男性的阴茎相同。所以,持续且适当地刺激阴蒂和阴茎这两个器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其产生的强烈而迅速的性反应,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玉房指要》中说:“凡御女之道,务欲先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良久乃可交接……交接之道,无复他奇,但当从容安徐,以和为贵,玩其丹田,求其口实,深按小摇,以致其气。”大意是讲:经过爱抚,使得两个人情绪和谐,性欲感动而兴奋。爱抚的动作宜从容安详,态度和蔼,轻轻触摸对方脐下三寸的丹田,再相互拥抱、亲吻,吸吮女性口中的津液,唤起列方的兴奋,之后才能进行交合。又云:“道不远求,但俗人不能识耳。采女日:不情而可益寿,不亦乐哉。”告诉人们:长生之道无需远求,只是社会上一些凡夫俗子不懂得性生活前爱抚的重要意义罢了,所以,古代通晓房中术的人慨叹,诸如这样的爱抚,既不违背人之常情,又可延龄益寿,岂不是一种享受?
爱抚的方式是多样的,现在我们谈谈《合阴阳方》刻书中所授合阴阳之道的全部过程。“凡将合阴阳之方,握手,土棺阳,循肘房,抵腋旁,上灶纲,抵领乡,循拯筐,覆周环,下缺盆,过醴津,陵勃海,上常山,入玄门,御交筋,上合精神,乃能久视而与天地牟存。交筋者,玄门中交脉也,不得操之,使体皆乐痒,悦泽以好,虽欲勿为,作相向相抱,以恣戏道。戏道:一日气上面热,徐向;二曰乳坚鼻汗,徐抱;三日舌蒲而滑,徐屯;四日下汐股湿,徐操;五日嗌干咽唾,徐撼,此谓五欲之征。征备乃上,上堪而勿内,以致其气。气至,深内而上撅之,以抒其热,因复下反之,毋使其气歇,而女乃大竭,然后十动,接十节,杂十修。接形已没,遂气宗门,乃观八动,听五音,察十已之征。”该文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男女性交欢情的场面,首先描写了男女性交之前的爱抚动作,其方法是握手抚摸,女性捏握阴物,男性以手自女臂上抚摸至乳房,转至腋下,上至锁骨旁,到达玉项,至下颌,口唇四周,再至锁骨窝,经过胸乳部位。到达脐周围,阴阜,探其玉门,捏其阴蒂,然后引导周身之气,出入九窍,按照这样的房中导引方法,可以使人长生不老,与天地共存。阴蒂,是玉门中阴筋交会之要地,因此,必须抚摸轻捏,使全身舒服愉悦,产生痒快之感。这时,即使有性交的想法,也不能急于求成,还应相互亲吻、拥抱,尽情地嬉戏娱乐。嬉戏娱乐也有原则和方法:一是通过慢慢亲吻,使精气上引而令面部发热,二是慢慢将男拥抱,则女性乳房坚硬,竖起而鼻上微微渗出汗珠;三是舌上津液渗出,肋滑则慢慢吸吮男子口唇;四是女性阴部玉液涌出,两股光滑湿润,轻柔地持握阳物;五是女性咽干,轻轻地摇撼男身,五种欲望都表现出来了,此时,方能进行正式交合。以阳物击其玉门之旁,而不急于进入,女子阴气至,情欲充分调动后,深纳阳物,自上拨动,以泄其热,热泄复下,反复上下,不要使之气歇,直至女子气急如渴,再按照十动动作进行刺激,接以十节的方式,间杂十修的方法。交接已毕不能急于将周身之气出使,顺达而至阳物。
此交接方法,就叫观八动、听五音,察十已的表现。通过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房中保健涉及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更可贵的是,在当时的历史和条件下已涉及生殖器的解剖学概念,这些朴实的,切合性科学知识的内容,对于今天性医学的研究,仍有很高的科学与鉴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