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身运动:“三一二”经络健身法
这是一种简便易学的健身方法,只要每天锻炼25分钟,通过3种不同方式锻炼经络,有计划地激发经络系统,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失眠等多种常见疾病,使人达到精力充沛、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
“三一二”中的“三”是指从14条经脉线中找出3条主导全身经络系统的经脉线,并进一步从全身300多个穴位中,找到这3条主导经脉线上的3个最敏感的穴点,即合谷、内关和足三里,只要直接按摩这3个穴位来刺激3条主导经脉线,就牵动并激活了全身的经络运动。“一”是根据人体内有9条经脉线贯穿在腹部的分布情况,用腹部的起伏呼吸动作来强化锻炼腹腔内的9条经脉线,使人的精力充沛。“二”是用双腿的屈伸运动带动全身经络,防病治病,提高体力。我国中医药著名专家、原中国中医药局局长吕炳奎认为,“三一二”经络健身法防治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失眠、青少年近视眼、头痛、牙痛、肩周炎、脑中风、帕金森氏病、肺脏疾病、冠心病、哮喘病、癌症冠状动脉阻塞、心机梗死、神经官能症等),百分之百无伤害、无意外、无副作用,是最科学、最简便、最大众的绿色健身法,它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方便老年朋友。
练习方法:
(一)穴位按摩的方法和使用
(1)合谷。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桡侧边缘边。也可以用另一只手的每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正确按摩合谷穴的方法,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地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较强,穴位下面要求出现酸、麻、胀,甚至有窜到食指端和肘部以上的感觉,即“得气”现象。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对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以较强刺激,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2)内关。内关穴属心包经,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和按摩合谷一样,按摩内关穴也一定要得气才行。按压内关的方法是:一只手的四个指头握住被按摩的前臂,使这只手的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指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
(3)足三里。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膝盖关节膑骨下外侧凹喇犊鼻穴下三寸,相当胫骨嵴外一横指处。
中医认为脾胃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热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足三里穴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按摩足三里最好采用推拿按摩相结合的方法。由于足三里下面肌肉鞍丰满,手力小的有时难以达到得气的效果,这时也不排除应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帮助按摩。
以上三个穴位,一个(合谷)管上肢和头面,一个(内关)管胸腔。一个(足三里)管下肢和全身,以及五脏六腑。结果使全身的气血通畅,自然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之目的。
(二)腹式呼吸的方法和作用
做一种腹式呼吸就是坚持一种最基本的气功锻炼,即内养功,顺式腹式呼吸。这种功法安全、无副作用,可以在平卧,也可在端坐姿势下进行,只是要求全身尽量放松,意念集中在丹田穴,每天早晚做两次,每次5分钟即可。做时要尽量消除杂念,保持胸部不动,使呼吸频率尽量放慢。开始练习可以达到每分钟10次,以后逐渐减到每分钟4~5次为好。吸气时用鼻,慢慢地吸,意想所吸之气自然地到达丹田,这时腹部肌肉尽量放松,小腹慢慢地膨大起来,稍停片刻,再从口把气慢慢地呼出去。呼气时,腹肌尽量收缩,小腹凹进去。呼、吸都要自然,不憋气,不紧张。开始有时意念不易集中,但也无妨,只要坚持每天锻炼,自然逐步养成习惯。
腹式呼吸除了活跃小腹部的九条经络、充实先天后天之气外,还增加肺泡通气量和直接对腹腔的自然按摩作用,从而促进这些脏器的经络气血的活动,增强这些脏器的功能。所以说腹式呼吸是锻炼经络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三)以两条腿为主的体育锻炼
进入中老年后,最好采取一种以两条腿为主的适合于个人的体育活动,使人体维持健康水平。打太极拳,各种健身武术,轻微的跑步、散步以及各种室内健身运动,如中老年迪斯科、各种保健操等,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身体善、爱好自由选择。
为什么要以两条腿为主的运动?这是因为人的两腿各有足三阴、三阳六条正经运行。这12条经脉,加上七经八脉,包括主管人体活动的阴跷和阳跷,主管阴阳平衡的阴维和阳维等。两条腿的活动,自然地激发了这近20条经脉的经气。另外腿部的肌肉运动,也必须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肢躯干和全身运动,并刺激心血管呼吸中枢,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和肺的通气量,使全身气血的畅通、脏腑的功能达到平衡。
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体质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刺激。
4.中暑的预防与治疗
每年的7月份是中暑的高发期。当日平均气温大于32℃,我国工矿企业常把最高气温35℃作为中暑的高温指标。实际上,即使气温不很高而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者亦可发生中暑。
中暑是夏季典型的气象过敏反应。产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此外,年老、体弱多病、肥胖、饥饿等均可能是中暑的原因。其症状为:高热、无汗及昏迷。如不赶快救治,很快发展出现全身抽搐、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甚至死亡。
只要一发现有中暑症状,中暑者就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移到厦处,揭开衣服,头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喝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有高热者,可肌肉注射,有呼吸困难者用人工呼吸,若出现血压下降,应急送医院。严重中暑昏迷不醒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将患者浸入4℃水中,同时按摩皮肤,改善血压循环,待体温降到38.5℃时,停止降温,转移到室温下继续观察或用风扇给全身散热,使体温回落。在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或输入氧气,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中暑的预防,一是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11~14点,尽量减少外出,适当午睡,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每天勤洗澡、擦身;二是野外工作者、外出旅游、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注意到阴凉下休息,年老体弱者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同。
5.房事养生,欲满而不纵
我国古代道教很重视养生,也很重视“阴阳之道”的研究,而且将其看成重要的修炼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保精、致气、还精、补脑。正如元代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所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男女相需好比是天地相合,若男女两者不合,则违背阴阳之道,犹“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合之,是谓圣度,圣人不绝和合之道”。《玉房秘诀》中亦谓:“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天地得交令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道也。”由此可见,房事生活本乎自然之道,这是养生延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古代房事养生的书上说:“欲以御女者,先摇动令其强起,但徐徐接之,令得阴气,阴气推之,须臾自强,强而有之,务令迟疏。精动而正闭精,缓息瞑目,偃卧导引,身体更复,可御他女。欲一动则辄易人,易人可长生。若御一女,阴气既微,为益亦少。又阳道法火,阴道法水,水能制火;阴亦消阳,久用不止,阴气吸阳,阳则转损,所得不补所失。但能御十二女子而复不泄者,令人老有美色。若御九十三女而不泄者,年万岁。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忍,不可不慎。数交而时一泄,精气随长,不能使人虚损。若数交接则泻精,精不得长益,则行精尽矣。在家所以数交接者,一动不泻则赢,得一泻之精减,即不能数交接。但一月辄再泻精,精气亦自然生长,但迟微不能速起,不如数交接不泻之速也。”这段文字的开头,介绍了防止早泄的性交方法,并将气功理论应用于防止泄精上,接下来,便似乎有些淫秽了。这段文字是受世人争议很大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充分反映了道教中存有纵欲淫乱的糟粕思想,也有的说御九十三女而不泄。夏至阳气旺,凉面降暑温应出我国古人在房事养生学的巨大成就。
我国古代是一个多妻制社会,以上的论述在当时的社会还是适宜而正瞻的。古代养生学强调人的元气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这种矛盾正是造成人早衰的原因。尤其是房事中的纵欲无度,更是加快人体生理机能的衰退。上面的御女术,却是在不用器具的情况下,适于古代多妻制社会房事中应用的一剂良方。其实如果古罗马帝国如果有这一良方,也就不用在大澡堂里玩身上涂奶与蜂蜜的性游戏了,当蒙古人入侵时,古罗马的女人也就不会在蒙古人的强暴中才体验到性爱的甜蜜了。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这段文字受谴责是应该的。不过其中保精不泄的方法却值得借鉴。交而不泄,其实也就是使身体达到一种欲满而不纵的境界。这就好比弓拉满而不放箭一样,这样既可达到缓解性欲望的进一步爆发,同时也可使身体保持一种生机勃勃。不过不能去效仿古人的“御九十三女而不泄”,因为道家言论往往有夸大的成分,因为道家思想的祖师爷老庄便已养成这种习惯,这在文学上人们称之为文学天赋,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以其思想创建的道教,言辞夸张一下,自然也就很正常了。
在炎热的夏天,节制房事对养生很重要。但强迫、压抑自已的欲望却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故此,我在此引用一些古人保精的方法,以便人们能达到顺应四时而养生的目的,不过其中不健康的、不适宜现代社会的东西可不要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