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分站:
全部科室 快速通道:点击直达您要访问的科室
背景:
阅读新闻

六、谷雨断寒霜,谨防神经痛

[日期:2009-01-16]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未知 [字体: ]

  3.谷雨时节的健身运动 适合谷雨时节的运动方案如下:

  健身球

  健身球运动是通过手掌搓揉铁制或玉石制作的小球,不断地对手部穴位进,行良性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经常进行健身球锻炼,能改善微循环状况,调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使心嗣血流量增加,从而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病发生。健身球对手指末梢神经的刺激,还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延缓脑组织的老化速度,并能使紊乱的植物神经得到纠正,改善睡眠质量。

  锻炼者应根据自己手掌的大小、手力的强弱以及不同的锻炼方法,选择合适的健身球。锻炼应循序渐进,开始时可手托一球或二球,锻炼时间也不要过长,以免手掌及腕部肌肉的疲劳或损伤。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在技巧熟练、手力提高的情况下,可逐渐增加小球的数量,并逐步延长锻炼时间,增加动作的复杂性,以加大运动量。要注意用双手交替运动,使大脑两个半球同时得到锻炼。

  ①早球法

  用五指捏起一球,手掌朝上,自拇指开始,五指顺序用力捏压小球,然后五指按顺序拨动,使小球在手指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也可用手掌托住健身球,先用手指用力抓握数次,然后放松手指。反复几次后,将另一手掌面朝下置于健身球上,双手挤压或搓揉。还可用手抓住一球,掌心朝上,使用腕部力量将小球向上轻轻抛起,使球离开手掌后再用手掌接住。

  ②双球法

  手握双球于掌中,手指要紧贴球体,双球在旋转时中间不要产生空隙,以避免双球互相碰撞乱响,只许发生轻微的摩擦声,顺旋转时,用拇指发力同掌心扳球,使双球互绕顺转。倒旋转时,用无名指、小指向掌心发力,使双球互绕倒转,与顺旋转方向相反。在双球旋转时,主要靠五令手指屈伸收展,协调配合来完成。

  熟练后可逐渐加快转速,同时五个手指要微伸开形同托盘状,并用力拨弄双球,使双球在旋转中产生离心力而飞速旋转,旋转方向及动作与前相同,要注意用五个手指控制好双球,使球既不互相碰撞摩擦,也不会掉出掌外。转谏越怏,运动量就越大。

  ③三球法

  单掌平托三只健身球,用手指拨动使三球依次按逆时针方向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指旋转,反复10~20次后,再按顺时针方向进行。也可用单手托三个健身球,使球在手中成一纵形直串,将球逐个向另一手滚落,如此双手来回滚落数次。还可左手托一球,右手托二球,右手借腕指力量将小球抛向空中,同时,左手将掌中小球传递给右手,并随手接住落下的健身球.加此后反复数次后,左右手交换.

  ④复合法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身体正直,一手叉腰,另一手托健身球2~3只,在旋转健身球的同时,将手从腋下自前向后到外盘旋而上,高过头顶,在头顶上方再自前向内到后盘旋并逐渐下降收回腰间,状若神龙盘旋。左右手可交替进行锻炼,也可双手托球,将健身球锻炼与太极拳的云手动作相结合进行锻炼。

  放风筝

  春天放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如今,已经风靡全球,成了世界性的文体活动。每年春天在我国首都北京、风筝城潍坊都有世界性的风筝会,许多国家成立了“风筝协会”,定期进行表演比赛,场面十分壮观。

  风筝最早源于我国,据传,第一只风筝是巧匠鲁班受到鹞鹰盘旋的启发,“削竹为鹊,成而飞之”。由于古时没有纸,制造风筝的原料多为轻质的薄木片,所以最早的风筝称为“鸢”。汉代时,我国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自此又出现了“纸鸢”一词。据明人陈沂《询刍录》说,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人作声如筝鸣”,从此才开始叫“风筝”。

  放风筝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踏青时节,一线在手,视风筝乘风高举,随风上下,飘忽不定,实是一大快事。在放飞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全身的肌肉关节都要参加活动。急缓相间,有张有弛,手、眼、身、法、步,紧密配合。古人在《续博物志》中说:“春日放鸢引线而上,张口而视,可泄内热。”《燕京岁时记》中还进一步阐明放风筝:对眼睛有好处:“儿童放(风筝)之空中,最新清目。”这是由于在放飞时,眼睛要一直盯着高空的风筝,远眺作用可以调节眼肌功能,消除眼的疲劳,从而达到保护儿童视力的目的。

  一只大风筝升入云霄后拉力相当大,需要拿出全身力量方能驾驭。由此可发展臂力,强健腰背肌群和足胫关节,对提高反应能力也大有益处。一位保健专家说,久居闹市的人们,置身于高耸的楼群中,往来于车水马龙喧嚣的大街,嘈杂的声响,飞漫的烟尘,会使人心情烦乱,记忆衰退。趁此莺飞草长的大好时节,如果能忙里偷闲,到空气新鲜、负离子含量高于城市数十倍的郊外放放风筝,沐浴在融融的春光里,呼吸着郊野的新鲜空气,精神抑郁一扫而光,真是心旷神怡,对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康复,都是十分有益的。

  4.神经痛的预防与治疗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

  就肋间神经痛而言,多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中医将其称为“胁痛”《灵枢•五邪》日:“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又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从病因病机上讲,肝位于胁部,其脉分布于两胁,故肝脏受病,往往出现胁痛的症状。且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喜调达,恶抑郁。如遇情志郁结,肝气失疏泄,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均可发为胁痛。若肝气郁结日久,气滞产生血瘀或因跌扑闪挫,引起络脉停瘀,也可导致血瘀胁痛。不论属于何种病因,其根本都与肝气不舒有关,因此在治疗上都离不开疏肝行气、活血通络的原则。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而言。多表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踝关节后外侧的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严重者痛如刀割,活动时加重。本病属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有闭阻不通的含义。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使该经络气血痹阻不畅所致。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感受风邪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称为行痹;感受寒邪为主的,疼痛剧烈者,称为痛痹;感受湿邪为主,表现酸楚、麻木、困重者,称为着;发病急剧,伴有发热症状者,称为热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经痛者,都应根据上述四型,辨证施治,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祛风、散寒、化湿使营卫调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该病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较多。其病因病机多为感受风寒之邪,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问•举痛论》说:“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另有肝气郁结,郁而胖火,饮食不节,食滞生热,肝胃之火上冲于面以及素体阴虚,房劳伤精,致阴虚火旺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诱发本病。在施治过程中,要究其病因,辨其病症。对感受风寒者,要以疏通气血为主;肝胃郁火者,以泻肝胃之火;阴虚火旺者,应以滋阴降火之法。针刺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对早出晚归的人更应加倍小心地呵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发生。

  5.事中的“七损八益”

  《黄帝内经》里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这说明掌握和理解“七损八益”对于人体健康是很重要的。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医书《养生方》和《天下至道谈》也谈到了人的性与性功能保养的问题,其中,《天下至道谈》中的性保养,就比较具体谈到“七损八益”,书中说道:“气有八益,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有阴气自半也,五十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聪明,七十下枯上竭,阴气不用,深泣留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损以抵其病,用八益以补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不衰。”

  由此可见,所谓“七损八益”,是指性生活中有损健康的七种表现和八种有益保持精气,有利性生活的引导动作,如果能很好运用,可以避免七种有损害的表现,达到性生活和谐。《天下至道谈》对“七损”说得很清楚:“一日闭,=日泄,三日竭,四日勿,五日烦,六曰绝,七日费。”即一损是性交时阴茎疼痛,精道不通,甚至无精可泄,这叫“内闭”。二损指性交时大汗淋漓,这叫阳气“外泄”。三损是性生活不加节制,交合无度,徒使精液虚耗,称为“竭”或“衰腠”。四损是交合时阳痿不举,故曰“勿”。五损指交合时呼吸梗促,气喘吁吁,心中懊恼,神昏意乱,这就叫“烦”。六损是说在女方根本没有性冲动或性要求时,男方性情急躁,不善于等待,甚至态度粗暴,强行交合,这样的性生活自然极不协调,将会给女方带来很大痛苦,不仅损害其身心健康,还会影响胎孕的优劣,给下一代造成危害,因而叫“绝”,意即陷入绝境。七损是指交合时急速图快,滥施泻泄,徒然耗散精气而已,所以叫做“费”。

  “八益”指的是寓气功导引于两性交媾活动中,使身体受益的八个事项。《天下至道谈》中写道:“一曰治气,二日致沫,三日知时,四日蓄气,五日和沫,六日积气,七日持赢,八日定顷。”即一益是指性交之前应先练气功导引,导气运行,使周身气血流畅,故日“治气”。二益是说舌下含津液,不时吞服,可滋补身体;又指致其阴液,亦为交合之所不可少者,这些都叫做“治沫”。三益是说要善于掌握交合的时机,这就叫做“知时”。四益即蓄养精气,做到强忍精液不泻。五益是指上吞唾液,不含阳液,双方在交合中非常协调。六益是说交合适可而止,不可精疲力竭,以便积蓄精气。七益是说交合之时留有余地,保持精气充盈,做到不伤元气,叫“持赢”,即持盈。八益是说两性交合时,男方不要恋欢不止,称为“定顷”,即防止倾倒之意。由上可知,这里所说的“七损八益”是非常有益健康的,对男女健康的性生活,减少性交隐患,乃至下一代的优生优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节气中,给大家讲了古代房事中的“七损八益”,以便人们在古人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性生活方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tanghan | 阅读:
相关新闻       四季养生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0)
热门评论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